随着教育的进步,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关注孩子当下学习的状态,也关注自己在培育孩子中的育儿理念和规律。更多的家庭开始接触亲子关系的学习,当然,在学习过程中也遭遇着很多现实的考验。
在家庭教育咨询的案例中,有很多的家长是带着孩子问题前来咨询,希望可以通过咨询得到改变孩子行为的良方。更有甚者,是带着孩子来咨询,希望给孩子一个“诊断”。有意思的是,在接触这类咨询,我更多的是倾向于通过解析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来“诊断”家长的痛症。
有一些场景很真实的普遍存在着,早晨起床,我们很多当妈的就如同打仗一帮忙碌着,而一旁迷迷糊糊的孩子却不知神游去了何方。晚上回来,“拖拖拉拉”的做作业,还有各项其他的任务要完成,让孩子总是无法早早睡觉。睡晚了担心身体,也担心早上起不来,第二天没精神。而为了早点睡觉,不完成作业吧,又不知道老师会如何看待。会不会批评呢?影响孩子积极的自我概念的构建。生活的一地鸡毛,让加入育儿学习的家长仍然不淡定,停止不住焦虑。
“如果说生活上的问题可以化解,那么学习绝对是不可以马虎的。总有我们做妈妈的操不完的心,想放手,又不敢撒手。过早放手,不就是等于放羊了吗?”
不知我描述这些场景的时候,你是否也感同身受。每当这些时候,我们那些深厚的父母之爱似乎很难再发挥作用,取而代之的是,无奈、烦躁、甚至愤怒。我们之所以会冲着孩子吼叫,是因为我们无计可施,或者已经变成了一种习惯。
每一个负面情绪的背后,都有一个未被满足的需求。每一个抱怨背后,都有一种期待。每一个问题背后都有一个目标。
在家庭教育研习社里,培养家庭教育的人本主义教育观,培养孩子学习的超长版,就是我们家庭教育践行人本主义教育的实践场。在这场始终聚焦于关系,关系大于教育的学习历程中,如果孩子与我们,就如同风筝与牵着风筝线的人,那学习的过程,就是对亲子关系这根风筝线最大的考验。
譬如语文和英语学习是个长期的需要持续积累的过程,听说读写的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因此我们作为家长,可能时常会因为孩子短期没有明显的进步而心存疑虑,感到焦虑,急于给孩子加码,将手中的线拉的过紧,期待孩子能够在自己的督促下,取得更快的进步,却反而绷断了连接的线。有时又干脆放松对孩子的陪伴,不再坚持,而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卸掉了力的线,又怎么可能渴望到高飞的风筝呢?
无论是哪种情况,都会是从重新定义学习中,从父母这一方先失掉了平衡。
我也接触过很多学习厉害的牛娃,他们看起来阳光自信,充满活力,面对学科学习,他们充满兴趣和学习的动力。俨然一副“别人家孩子”的样子。深入沟通后,我们会发现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每一个值得羡慕的进步,背后都是父母的包容与支持。那根风筝的线,他们在一丝不苟的经营着。那他们在遇到孩子所谓的“问题”时,又是如何化解的呢?
面对起床困难的孩子,牛娃的妈妈们会每天变着花样的用游戏的方式把孩子唤醒。短短的几分钟,却可以换来平静起床的早晨和开启轻松愉悦的晨读时光。以母子有力的亲子关系而开启美好的一天,又何乐而不为呢?
面对没有计划,拖拉磨蹭的孩子,妈妈会与孩子一起制定学习计划,每日根据计划的进程,随时复盘调整。这类的妈妈会把主动权交还给孩子,也把学习拖拉需要承担的孩子也一起交还给他。该睡觉了,可是作业还没有完成,那就让孩子去承担自己没有完成作业的后果。孩子会在教训中习得“自律的人才有真正的自由”。
至于晨读,孩子有时候只喜欢读同一本,或者每本书只想读一遍,怎么办?为什么不可以随孩子意愿呢?当孩子有足够的空间做兴趣支撑,他会为自己做出合适的选择。孩子不愿跟读,那说明孩子还没有准备好,我们不妨让孩子反复听原声。在理解的基础上,让孩子多听音频,是真正提升孩子文科学习水平的学习源头。
如果一个已经会读名著的孩子,却依然喜欢阅读绘本,那一定是孩子在绘本中找到了兴趣的成就感。我们做家长的完全可以相信和尊重孩子的选择。又譬如面对孩子学习线上课反映出来的坐在不住,容易走神等各种状况,作为家长,不应该立即去校准孩子的行为,而是要了解和审视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其实,很多进行线上学习的孩子,他很多时候,只是希望家长的陪伴,因为他在线下学习,是孤立无助的,面对线上来自全国各地优秀的孩子,他对于学习的概念,是需要通过家长的陪伴重新定义的。
当我们主动做出陪伴,孩子往往会给我们惊喜。我们会发现孩子会渐渐的主动坐在电脑前,与线上课程的老师进行积极互动了。面对不愿意主动与线上老师互动的孩子,妈妈鼓励孩子提前准备好问题,或者是带着玩具来与老师进行互动和介绍。在线上学习的启蒙中,没有什么是比保持孩子兴趣更重要的。而孩子兴趣的唤醒,源于对孩子的赞美与鼓励带来的成功体验。这个过程,透露着孩子与父母的关系,孩子与老师的关系,孩子与学习的关系。这个过程,在父母的陪伴,鼓励和赞美中发生多元链接和不断构建。
我们可能很难想象一个有着父母支持,和有着兴趣支持的孩子会发生怎样的改变?内心迸发的潜力是多么的惊人?
接触到的一个在校住宿的初中学生,就是在学校也会每天问老师借手机,每天录制音频发送给线上学习的老师进行学习互动。而其实背后,他也曾经与妈妈因为学习问题,发生过很多的不愉快。
所以很多“别人家的孩子”之所以突出,那是因为他们的父母在背后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关系先于教育,在我们焦虑时,我们要学会停下脚步,看看手上的那根风筝线,它还在有力的连接着吗?如果没有,那就请先听一听,问问孩子,听听他的想法,他的需求。
亲子关系的力量有三种:榜样的力量、自由的力量、赞美与鼓励的力量
一是榜样的力量。我们推崇与孩子一起学习。如果我们希望收获英语超长版学习的孩子,不如与孩子一起制定亲子学习PK计划,与孩子一起学习英语,一起完成每日打卡和复盘,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我们不仅能收获孩子学习成果,更重要的是,我们也在与孩子一起学习的过程中,找到了学习的规律,找到了陪伴孩子的乐趣,同时也提升了自己的学习能力。
二是自由的力量。孩子的学习从兴趣出发,给予孩子更多独立学习和与同伴学习的机会,让孩子在分享学习中找到自我学习的乐趣,也在与同伴的讨论学习中积累学习知识库。为孩子创设一个立体的学习环境。只有充分给予孩子学习的自由,孩子才会觉得学习不是一项任务,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才不会被扼杀。只有在热情的空气中,孩子才会去捕捉自信的阳光。
三是鼓励与赞美的力量。在学习中,家校合力,积极与学校老师配合。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动向。为孩子创造丰富多样的学习体验。同时用持续的正反馈,激发孩子学习的正向学习信念。你所认为的孩子的每一次理所应当的进步,都是孩子的一次行动跃迁,都值得我们温柔真诚的给予孩子积极的肯定。我们更要在肯定中了解到孩子取得进步的原因。
我们致力于家庭教育,始终以兴趣为先,关系为重,让孩子深度参与,深度实践。提前布局就处处轻松,不提前布局就处处挨打。无论我们距离当初与孩子设定的目标是远是近,任何时候开始,都不会晚。因为提前始终是个相对的概念,让现在开始,坚定行动,我们总会看到实现目标的那一天。
家庭教育,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关注手上有力的线,随风向调整力度,让风筝在空中随风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