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码:20190613
本文关键词:阅读力、阅读、书籍
6月,全国高考已经结束有些日子了,但在微博掀起的#2019高考作文大赛#话题让创作没有止步。
作家麦家转载了@国小冉的一篇文章《题目九—我的读者》。麦家转载以后的评述是:“人生之书,我们即使作者也是读者”。看到此处,内心深处对阅读又多寄存了一份执念和热爱。
从古亘今,人们对阅读的确情有独钟。从古语"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到今天的樊登读书、罗辑思维等。其实,对于任何人而言,阅读最大的好处在于:它让求知的人从中获知,让无知的人变得有知,让生活变得智慧和多了温度。
每年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今年读书日期间有人对“你读了几本书”进行了一番走访调查。调研结论是:“阅读率明显下降,认为现在的中国人不爱看书了”。然而我认为这个结论观点有失偏颇。
在青灯黄卷式的传统模式被以快餐式、跳跃性、碎片化为特征的数字阅读所取代的时代背景下,首先人们的阅读生活变得更加的个性化和丰富多彩;其次,阅读重要的是阅读力而非阅读率。所以这个中国人不爱看书的观点有些片面。
无论是书籍知识还是互联网的碎片化知识,很多人依然在用大量时间进行阅读,然而读者的切身体会是阅读收获不大。这个表明对很多人来说,阅读率可能并不低,但阅读力却在萎缩。
所以, 阅读力比阅读率更值得关注。所谓阅读力,是指对文字为主的精神产品识读、理解和消化的能力。很长时间以来,鲁迅著作一直是人们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思想指明灯,但如今鲁迅的著作在中学教材里被削减,甚至成了很多青年学子的阅读障碍,这就反映了如今阅读力的下降,因为鲁迅著作恰恰是需要用心去读的,需要费点脑力才能读懂它。
造成阅读力下降的其中一个原因,是人们对阅读认识上的误区。认为阅读仅仅是为了实用而已。能掌握一门实用的手艺,能考上名校,能找个工作,就是阅读的全部目的。
所以,你会发现很多人对如何从阅读中获取真知灼见、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嗤之以鼻。甚至会嘲笑一些读书人亦或者自己并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在读书。认为这个身份标签有些异类。
造成这种身份标签认识来自一个原因,也是阅读力下降的另一个因素,就是“泛娱乐化”阅读方式的流行。从“”难过我不是个沙雕”就可以看出人们对于娱乐的过度精神依赖。
传统的阅读习惯正在慢慢消失。读图代替了读文,读屏代替了读书,读博客代替了读经典,读故事代替了读思想……于是,“轻阅读”、“浅阅读”、“软阅读”成了流行风景,更注重获得短暂的感官快感,思想升华却没有大幅进步,所以对一些理解也不会醍醐灌顶。
其实,培养一个会思考的脑袋,才是阅读的最重要目的。最重要的不是阅读率而是阅读力,是怎么读和读什么!
三联书店出版了一本名叫《阅读力》的书籍。作者是聂震宁——我国全民阅读的倡导者和领读人。多年来一直在全国各地的全民阅读活动,论坛,读书会上发表演讲。
本书于2017年3月北京第一版印刷,共188千字,豆瓣评分不高6.4,买来读就努力吸取精髓吧!他提出了阅读的集中方法:快阅读与慢阅读,泛读与精读,浅读与深读要结合使用,视需要而自主决定阅读的速度和阅读的方法。大数据显示:每分钟阅读500到600字是具有快速阅读较好的能力。
对于坎坷曲折的人生道路而言,阅读是最佳的润滑剂。阅读能使我们拥有诚实舍弃虚伪,拥有充实舍弃空虚,拥有踏实舍弃浮躁,平静而坦然地度过每一个晨曦每一个黄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