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14 第一天,不到六点我又醒了,明明很累,但睡不着了。一睁开眼就打了个喷嚏,过敏性鼻炎如约而至,跟我一样醒的早;窗外淅沥沥的下起了小雨,街道上寂静的如幽静山中的一片林,偶尔一阵冷风刮过,夹杂着细雨,我不禁裹紧了衣服。
根据队中负责院感老师的要求,早上必须通风半小时,我冲进了浴室,打开水龙头,终于有热水了。昨天大家旅途劳顿,搬运物资到半夜,因为酒店条件简陋,热水故障,很多人没洗澡。看到一股热水冒着热气流出,感觉全身暖暖的。
这时群里又传来隔壁战友水池下水道被堵的求助。果然什么小插曲都有,难怪有上海兄弟医院出征武汉,连水管工都带上了。队里收到消息后,很快对方医院的工人师傅就赶了过来,效率还是蛮高。
早上八点,早饭时间,一个馒头,一个鸡蛋,再加小零食,还有政府送的小饼干。武汉人管吃早餐叫“过早”,在他们眼里,早点不是将就着吃,而是一定要吃好,几十个品种,几百个品类,称之为“早点之都”一点不过,然而这里最让人难忘的,还是那一碗火辣的热干面,饱含深情的牛肉粉,香气四溢的三鲜豆皮…,还记得电影《万箭穿心》里就有好几幕镜头是工人们骑自行车上班,逢到红绿灯,都要停下来端起车篓里的热干面,吃上两口。现在的武汉人在公车上都不再吃,但端着碗穿过大街小巷,可是不变的。而我们重庆的早餐当然是当之无愧的网红早餐"小面",现在想想后悔出发前没有来一碗小面,还不知道疫情何时结束,何时能够回家,何时能开碗辣气腾腾的小面…
窗外大喇叭里响起来疫情防空宣传,马路上偶尔见到几个拎着菜篮子的市民,还有依稀路过的出租车。酒店对面有个小超市,紧闭着大门,大家早都关注它了,不知道什么时候开门,为我们补给点还缺的生活物质。群里有人说10点会开,但最终等了一天还是没开,大家只能统计暂缺生活物资,队里统一采购。
9点半,群里通知党员同志注意,各小组统计党员人数,待住在另一个酒店的同志到了,统一开会。在肖院长的主持下,我们成了了抗战党支部,肖院长任书记,周主任任组织委员,全体做了宣誓,开了一个简短的支部会议,主题就两个,一个是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二是接上级通知和的对方医院要求,没有过多的休整时间,今天下午四点第一批就要上,收治病人,党员同志冲在前面。
中午午饭过后,大家就在静静的等待排班,峻哥给我打电话说借到理发器了,我们准备吧头发剃了。为了方便,为了防护,为了安全,大部分医护小姐姐都剪去了自己美丽的秀发,还有很多直接推了光头。我跟峻哥推完都互相夸奖了一下对方具有托尼老师的技术,看照片大家觉得呢。剪完头发,酒店没有热水,峻哥冲了一个冷水头,我是不敢,怕感冒,别还没上战场,我就倒下了,我用毛巾掸了掸碎发,直到第二天早上才洗的头。
下午2点半,大家在酒店的食堂集合,对方医院来了人过来对接,讲些经验和注意事项,此处省略一千字,总之我们的目的就是一是做好"应收尽收、应治尽治"管理;二是做好监测,减少轻症患者向重症转化,重症向危重转化;三是整栋外科楼都是临时改建的,条件有限,大家只有克服,正如周主任所说,“我们是来解决问题,不是来提问题的”。
送走完第一批上去的同志,我们抓紧时间学习穿脱防护服。这是防护最重要的一关,必须保证人人过关。
我正在和神内的王唯小伙伴一起讨论穿脱防护服的细节,突然群里又有求助信息,511房间有人手划破了,需要外科的同事帮忙查看和处理。我住512,511房间难道是我们小组的队员。因为大家来自各个科室,彼此还不是特别熟悉。我第一个伤口查看,是精神科的李静老师,在搬玻璃柜的时候把手划破了,已经用棉签按压止血半个小时了。我做了手消毒,戴好手套,查看了伤口,位于右手掌正中,长约4cm,深大皮下,没有抢到肌腱,里面没有碎玻璃,放开压迫的棉签,鲜血马上溢了出来。这个伤口要缝合。这时候来自耳鼻喉科的王志海医生,还有胃肠外科的王相述医生也赶来了房间。在其他队友的帮助下,我们三个外科医生在房间里为李静老师做了简单的缝合处理,因为条件有限,没有局麻药,李静老师非常勇敢,只大喊了两声(缝合两针)。
晚上跟家人打了个视频电话,跟同在一线的同学,在孝感执行任务的同事交流经验,互相鼓励,大家一边静静的等候着临时排班,一遍等待着第一批上去的同志安全回来。晚上有没有热水了,队员们回来都要洗澡,工人师傅连夜抢修。
大家都准备了热水,等待队员们平安归队。外面下起了大雨,雷鸣交加,队员们都没有带伞,从医院到酒店,走回来要二十多分钟的路程。晚上12点,第一批队员开始陆续回来了。到达后有专门的人员接待,负责消毒、取样等。周主任专门提醒接待注意事项。
凌晨1点多,大家都陆续安全回到酒店。由于是夜晚,黑灯瞎火,下着雨,再加上路线不熟悉,其中有一个队员迷路了,半夜大家还定位找人。队员们回来了第一件事就是立马在群里分享经验,汇报病房情况,提醒后面的队员注意事项。
此时的我已经进入梦乡,最近几天都没有睡好,我太累了。对了,今天是情人节,我想这将是我人生最难忘的一次情人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