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自由但其实身不由己,被束缚的不是手脚,是那深入骨髓的思想。
每个时代的女性都有自己的宿命,主宰女性一生命运的,是身处于那个时代的思想,那种根深蒂固地被固化的思想,种到基因里的。直到第一个思想变异的人,形成一种新的想法,慢慢的扩大、散播,直到新的思想代替旧的思想,经历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就像科学家培育杂交食物一般,一年又一年不断留下被人们需要的,让人吃到更好更美味的食物,比如无籽西瓜。
张爱玲小说里,那个时代女人的一生是依附着男人生存的。思想最先进的也不过是白流苏这样,大龄离婚女青年,还能有自己的生活再嫁一个更好的男人,这在当时已经是不可思议。
那个时代被束缚的女性,不认为女性可以经济独立、挣钱养家,不曾想可以拥有爱情。婚姻是家里安排的,妥当就可;工作就是讨好丈夫,防止他找情人,即使找了情人也要让他供养自己;生孩子是为了有一个男的子嗣,以此来巩固地位,能争夺家产过后半辈子。
就像赛姆生太太,一生辗转,不过是从依靠这个男人到依靠那个男人。
现在也如此,尽管处处在倡导男女平等,女性要经济、精神独立。但越是需要去强调,就知道这个差距还非常大。努力念书,找一份体面的工作,之后找一个可以依靠的男人来稳固自己一辈子的幸福。就像《我的前半生》,子君大学毕业就跟了俊生,俊生说会养她一辈子,她也顺其自然的认为这个人可以让自己一辈子衣食无忧;子君妈妈的思想更加顽固,当子君已经离婚,却还想着女儿这次要擦亮眼睛,去找一个更好的男人可以终身依靠。还有《欢乐颂》里的关关,优越的家庭环境,父母都是文化人,受过良好的教育,找了稳定的工作,自己也很努力很乖巧,可她妈妈却依然认为嫁人比自己努力工作更重要。
碰到过很多父母都是这样,告诉我们说30岁之前一定要把自己嫁出去。告诉我们趁着年轻貌美,有资本挑选一个完美的如意郎君,找个有车有房人品绝佳的人倚靠终身。
物质发展的速度远远快于思想发展的速度。温饱思淫欲,家庭的不稳定性远远大于上个世纪,上上个世纪。还有谁是真的能倚靠一辈子的?好人不代表他就该对我们的一生负责到底,我们也会有很多不足的地方让别人可以心安理得地离开,失信于曾经的承诺,转身爱上别人。
或是如我这般,挣扎在想要独立的旋涡当中,但骨子里的顽固思想总是阻挡着前进的脚步,当身处困境,就会想要放弃,想着也许女人还是要找一个物质条件好的,毕竟面包是每天都需要的。包括来自身边父母、亲人、朋友的压力。结婚的同学告诉你一定要找一个有面包的,他们现在发现爱情不过是暂时的;亲人告诉你找一个有钱的,对你好的;父母说你赶紧找个有车有房,不要想着挣钱,否则30岁后就嫁不去了。
很少有人来支持我们,告诉我们30岁、40岁没结婚也没关系啊,要先让自己独立起来!有独立的生活,独立的思想,独立的经济来源。
这样想来,张爱玲那个时代的女性也有他的好处。就像在无籽西瓜被培育出来之前,你吃着又大又甜的有籽西瓜无比满足。
不要害怕,按照内心的想法,坚定的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