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怎样评价,无能也好,迟钝也罢,反正我的人生,是从35岁才开始的。
我一个开窍晚,成熟晚的人。以前的生活中,都是被推着向前走的,现在想来当时很缺少思考力。二十几岁,思维比较空洞,天晴笑,下雨哭,因为别人的一句评价就能伤感半天。三十岁前,因为要养活自己,要趁着不老把自己嫁出去,要买房置家,三十岁后,又为了能生个孩子穿梭在各家医院。直到35岁,我的孩子一岁了,我觉得我终于有精力开始思考了,这种思考不再是被推着向前走,而是主动去想,主动折腾自己。
被动努力是痛苦的,而主动奋斗是幸福的,是苦中有乐的。我是山东人,因为大学毕业后工作不好找,考取了研究生。2005年来到了南京,到现在已经13年。2009年,毕业不久的我考到了一个政府部门工作,当然,我不是公务员,没有编制,就连合同也是和第三方派遣公司签订的。我感恩那个领导,她是一个实干型的女性,有着坚硬的外表和柔软的内心。当时,她需要能吃苦耐劳能做事的人协助她干好工作,而我,在当时那个经济危机的年份,急需一个能养活自己的饭碗,就这样,我留了下来。
领导对工作要求很高,事事要求完美,而那时的我尚未开化,只觉得压力山大,常常吃住在单位,通宵写材料,背台词,当时的我认为体制外的人在政府机关没有前途,当一家杂志社向我伸出橄榄枝的时候,我毅然选择了离开,早于我的领导离开了那个部门,现在想来,还觉得心有愧疚。当然换做现在的我,感受到的一定不是压力,而是一次次锻炼的机会,自然也不会轻言放弃。
无论何时,我都很感谢在这个部门的两年半,这段时间是我成长最快的时候,我做了许多从来没有做过的事情,为部门活动,我写诗、写相声、主持大型活动、做访谈、搞策划,天天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虽然很多事都是在被动作为,但仍然开发出了我的许多潜能。
在杂志社的5年半,我经历了很多,特别是父亲的离世,让我痛苦万分。前三年半,我东奔西走,采访拍摄,忙的不亦乐乎。后两年,为了生宝宝在各大医院穿梭,已经三十三四岁的我,来自家庭和身体的压力让我喘不过气。直到2016年,一个可爱的宝宝来到了我的身边,看着他,我长舒了一口气,抱着他的时候,我对他说了声谢谢!从此,我真正开始思考,我到底想要怎样的人生,也开始折腾自己。
工作之余,我开始跟着姐姐做微商,可是一段时间后,我发现这并不适合自己。后来,杂志社的一个合作伙伴单位希望我能到他们在盐城郊区新开辟的一家农庄帮助管理,我答应了,带着孩子和公婆一起到了那里。因为是刚开辟的地方,加上这对于做建筑的公司来说是一个新课题,所以一切很混乱。因为景区文案和设计过累,我的眼睛也出了问题。老人和孩子只依赖我一人,工作又忙又累,他们一生病我就焦头烂额。之前那个部门领导知道了我的近况,告诉我南京的一家企业正在招聘管理人员,让我查看招聘简章,于是经过笔试面试等环节,我终于又回到了南京工作。
虽然我每天要早出晚归,每天往返70公里的路程,虽然一年有近5个月没有节假日和周末,对于这份工作,我还是喜欢的,因为与之前的相比,它正规有一定发展前景,收入虽然低于在盐城时的,但我宁愿少拿几万元,换来对家庭的照应。
在工作稳定下来之后,我又和老公一起在家附近开了一家鞋店,卖真皮鞋子,可以说是物美价廉,让公公看店。刚开店那段时间特别辛苦,我们要设计、安装门头,要安装摆放货架,要进货,要定价,我下了班要赶到店里接替公公看店到8点多再回家陪孩子,周末有时间就拉一部分鞋子到外面摆摊卖,把自己忙的又黑又瘦。但因为我们两人工作很忙,缺少打理时间,最终决定放弃小店。这也让我真正体验了一次做实体店的压力。我并不会因此气馁,因为我获得了可贵的经验,如果下次创业的话,我的起点一定不同,思维也会成熟很多。
总结不断试错的来时路,我胜在敢拼敢闯,败在缺少坚持,很多事半途而废。以前,我喜欢拿自己和别人比较,现在,我只拿当下的自己和昨天的自己比较。我只想看,我到底能不能战胜惰性,活出自己想要的样子。这个社会将35岁作为一条人生分水岭,认为人到35就基本定型,而我,35才开始觉醒,觉醒意味着第二人生开始,这时候,真正的敌人只有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