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孕育生命的芬芳
只要有人的地方,世界就不会是冰冷的,我们可以平凡,但绝对不可以平庸。
——题记
平凡是生命的真谛,不是弱者的借口。就像双水村亲爱的劳动人民,他们将一生的诗情诉与脚下的黄土地。当柳树抽出绿丝,飘扬着春天的灵动,桃杏树早已缀满了粉红的花蕾时,他们便开山建渠,孕育生命的果实。我承认伟人的贡献,但填充生活大厦的是平凡的劳动人民,也正是如此,生命之树得以常青。
铜城煤矿涌动着黑色的血液,黑乎乎的煤矿工人将血汗抛洒在此。 接过女工手里的矿灯,少平向黑暗深处走去。他基本上是用尽浑身解数地工作,他认为埋头工作可以将生活中的苦难与不易冰封起来。即使生活的苦难三番五次加剧在他身上,他仍然保持着对人的善良与热情。人无论如何都不能像祥林嫂一样被生活打击得麻木不仁,自甘平庸。在劳苦的生活中也不忘读书开阔自己的视野和眼界,跳出目前狭窄的生活,投身于更广阔的世界。少平更吸引我的是他对生活的热爱和永不枯竭的拼劲。生于平凡,又不甘于平凡。
七八十年代是新旧交替的年代,同时也是思想剧变的时代。但是打破“枪打出头鸟”之类的旧观念并非易事。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很快发现原有的农业生产大寨不能满足生活的需要,少安最早在村中提出包产到户之类的思想旋即被镇压了下去。“锣鼓铿锵,秧歌舞动,跨坐于由专人牵着的马上接受众人的仰望与欢呼”这是少安参加夸富大会的场景,他从来没想到自己能成为村子里最早的一批冒尖户。随即村子里又涌现出养鱼的田海民夫妇,养“意大利蜂”的金光亮…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当机立断,该变则变,平凡的人也可以过得不平凡。
金波在好朋友少平受气时为其打抱不平的兄弟义气,在大草原上向未能再见的爱人歌唱“在那遥远的地方”的深情款款;田晓霞为因死去黑猫而悲恸的祖父送上温暖和慰藉,在洪水猛兽般袭来时奋不顾身去拯救孩子的牺牲精神等等都深深触动着我。结局晓霞未能回来,但那活泼善良又可爱的姑娘活在无数读者的心中。就像少平依然去赴杜梨树之约一样,晓霞在少平的心中永远没有离开。路遥先生在本书中将人物的情感描绘得生动细腻。
时代在变,人也在变,甚至有的变化是在一瞬间,我们不能用静止的观点来看待事物的发展。之前公饱私囊,受人厌恶的周为龙在党校毕业后得到田福军的重用,诚心为人民服务。四处奔波游荡只有春节才回家的王满银,偶然间看到自己鬓角的白发和额头眼角周围布满的皱纹,竟一夜间幡然醒悟。浪子回头金不换,衣锦还乡做贤人。家人对他的提前到来瞠目结舌,本对他没指望,只要他能安分呆在家就好,他却撩起了锄头下地干活,从此成为一个好丈夫好父亲。
路遥笔下的这些人物,或许经历太多大起大落不像是平凡的人。但路遥先生扎根煤窑,村镇数载,在他生活过的土地和岁月中领略到了平凡的真谛。《平凡的世界》是对人的自尊自强,勤劳与奋斗,幸福与苦难的讴歌。
立冬在即,春天已然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