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编问大家,什么对你最重要?
好难回答。
最基本的问题,答案藏得最深。
而且,当我把生命中表层的追求扒拉开,去看自己的内在,常常发现里面是空的。
武志红在他的书里介绍了一个方法,闭上眼睛,全身放松,想象自己走过一个长长的走廊,来到一所房子跟前。走进去,穿过客厅,来到一个小房间。推门进去,里面有一面镜子。你在镜子里看到了什么?
然后大家给出了各种答案,比如苍白的女鬼,啼哭的婴儿什么的,很恐怖的样子。我也试过很多次,每次我看到的都是——一面镜子。
无数的鸡汤写,人要爱自己。
可是,自己在哪里?
2
我的很多朋友,都已经功成名就。
从学校出来,同学们大部分做了记者。10多年过去,有的成了主编,有的成了业内翘楚,出版了好几本书。他们的朋友圈越来越高大上,胡歌、刘涛什么的,现在还是我的偶像好吗,他们可以采访闲聊。
我做了大学老师。几年后,我还是小讲师的时候走掉了。大家都职业倦怠,只有我不能忍。留下来的同事慢慢升职加薪,终于度过了最难的时刻,有寒暑假,可以到处玩。
我考了公务员,在某个省会城市,离领导最近的岗位。我们每天加班,写不完的材料,觉得熬夜快死掉,但一群人说说笑笑,各种吐槽,也很好玩。因为熬夜,我总生病,也实在是厌倦,只好离开。但坚持下来的人,他们50岁的时候,会成为那个城市里举足轻重的人吧。
有一天清晨,我跑步。上海的秋天,树叶还是翠绿的,安静地栖在树上。
我突然很悲伤。
少年子弟江湖老,红粉佳人两鬓霜。
为什么别人都在安安稳稳生活,
而我,总是在流浪。
到底在找什么呀?
3
最近大热的美剧《西部世界》第一季收官了。
机器人德洛丽丝终于完成了觉醒。
35年来,这个被困在甜水镇,一次次被人类游客欺凌又重启的姑娘,已经觉醒了很多次。在阿诺德声音的指引下,她一次次逃离小循环,踏上火车去远方,路过幽灵之国,来到有白色教堂的小镇——她被制造出来的地方。有时候有人相伴,有时候独自前行,一次又一次,死在路上。
最后1次,德洛丽丝再次来到小镇,她终于回忆起最关键的一个问题:她一直在找的阿诺德,精神上的父,指引她一切行为的声音,35年前已经死了。
阿诺德领悟到,意识不是从下到上的金字塔上产生的,而是从外到内的探索和深省。催促你探索的,并非快乐,而是痛苦。阿诺德通过德洛丽丝扣动扳机,打死了自己。失去“父亲”的德洛丽丝,拥有了痛苦的心理底色,让她时不时地要觉醒。
德洛丽丝终于意识到,指引她的声音不是阿诺德,而是自己,她才拥有了生命和意识。
我觉得这个理论,真是太美了。
来自他人的指引,是生命形成的基础。但是成为自己的指引,才算拥有了生命。
4
我从小都是“别人家的孩子”。
学习好,放学回家写完作业,再看书。
有很多好闺蜜,但男孩子来家玩,只能在客厅等。
考上好大学,20岁恋爱。
24岁结婚,教育相仿,观念相仿,还门当户对。
27岁生宝宝,孩子聪明可爱。
爸爸对我的工作不满意,我立刻去考了公务员。
但我一点都不快乐,总是觉得厌倦,所以戴着乖乖女的面具各种作。
我总是换专业、换工作。莫名其妙的各种原因,就很想辞职。
我玩游戏、看小说、沉迷网络。我真羡慕和佩服现在的90后,他们在这么年轻的时候,忙着听罗辑思维、上职业生涯课,加入打卡社群,读书、写文章……而我在20岁的时候,忙的是在网络游戏的世界里,整日整夜地杀怪、练级、组团打boss、摆摊、抓宠物……最好的时光浪费在虚无里。
我的朋友说,那也许是我们潜意识的一种抗议,我们想反抗外界,但没有底气。
我们那一代人,尤其生活在小地方,高考报志愿,每个专业是做什么的,完全不知道。
而现在的孩子们,老爸老妈陪着逛遍欧美名校,先去听课见导师,才决定去哪里读,读什么专业。他们比较容易了解到自己,也比较容易做自己。
我想,他说的也有道理吧。
5
幸运的是,流浪的人生,虽然心理很煎熬,但终于像拼图一样,在一块块的探索中我慢慢看到自己完整的模样。
看尽长安花的时刻,聪明标致的时刻,跌入底层的时刻,众星捧月的时刻,孤独无依的时刻,平淡如水的时刻……岁月的褶皱里,人生的场景里,我逐渐遇到自己。
我现在知道了,自己并不喜欢安稳的生活,在体制内,明明大家都对我那么好,我仍然觉得呼吸困难。相反,朝不保夕的,新鲜刺激的生活,却会让我很兴奋。
喜欢高强度的脑力劳动后,自由自在地去玩,讨厌长时间的无所事事的上班摸鱼。
我喜欢家庭,喜欢安静。喜欢读书,喜欢写文章……
对我,什么是最重要的?
认识自己。我已经得到了,但不能一劳永逸地拥有。
因为我们这么喜欢说我,我,我,但始终和自己保持对话,真的是很不容易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