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听话、顶嘴......等与家长对着干的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逆反”,指孩子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大人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
逆反的孩子有一些共同特点;易发脾气、不愿意接受成人的权威,总是固执地做出一些与成人期望相反的行为。
这种心理虽然常见,甚至可以说是成长路上必经的一个阶段,但是却严重影响到孩子的身心成长及其与父母之间的关系。
那么问题的症结在哪里呢?家长应该如何应对孩子的逆反问题呢?
找到孩子逆反的深层原因
孩子表现出的逆反行为是孩子内在心理的外显表现,孩子可能出现了严重的问题行为,但其背后的深层原因可能相对简单。
家长在处理孩子逆反问题时首先需要找到问题的根本原因,才能对症下药。可能有以下常见原因:
1. 缺乏关注和关心
孩子都有被家长或其他成人(如老师)关注和关心的需要,如果家长在孩子身上投入地精力非常有限,常常忽略孩子的感受,较少与孩子沟通,那么孩子可能感觉自己不被重视、不被关注、不被关心。
此时,尚不能理性处理问题的孩子就有可能通过表现一些与家长相对抗的负面行为来获得家长的关注,自主意识很强的青春期孩子更是如此。
2. 家庭教养方式不当
心理学家将父母教养方式分为权威型、专制型、放纵型和忽视型四种。
权威型家长理性民主,对孩子有一定要求,又给孩子民主、平等的感觉。
专制型家长独断转行,要求孩子绝对地服从。
放纵型家长则溺爱孩子,缺乏控制和合理要求。因此在放纵型教养方式下的孩子则易表现自我控制能力差,认为犯了错误不会被批评,一旦家长想管教时,孩子就很不适应,因而出现逆反。
忽视型家长对孩子既缺乏爱的情感和积极回应,又缺少行为方面的要求和约束。因此在忽视型教养方式下成长的孩子则可能感觉不被父母关注,可能通过逆反行为吸引关注。
总的说来,权威型教养方式最为合理,可有效降低逆反心理发生的可能性。专制型教养方式下成长往往通过逆反来表达自己对家长绝对权威的不满。
3. 青春期孩子的发展特点
青春期孩子强烈地感受到自己是“大人”了,具备了强烈的独立自主的意识和需求,并且其思维能力的发展也使得孩子更容易反向思考。
但是由于经验阅历的缺乏,孩子表达需求和想法时易采用不理性的做法,且其认知相对片面、思虑不周。
因此,如若家长在与孩子相处时不能针对其特殊发育时期的心理特点作出相应的调整,则孩子很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理解孩子
相信孩子具备自我成长的潜能
如果孩子逆反,家长在分析孩子逆反原因后,要换位思考、尝试理解孩子。并且要相信孩子具有自我成长的潜能,要相信经过一定得引导和沟通,孩子一定会往积极地方向发展。
当孩子产生问题行为时,家长一定要控制自己的情绪,避免对孩子大喊大叫甚至打骂,这样只会加重孩子逆反的心理。
杜绝命令和独裁 崇尚民主平等
家长要避免专制,避免使用“你应该”、“你必须要”这种命令的话语强迫孩子听话,不要对孩子有过于严格的要求或难以达到的期望。
应该给孩子提适当的要求(孩子通过努力刚刚可以达到要求),主动询问孩子的意见,尊重孩子,民主、平等的对待孩子,可以让孩子参与讨论和决策,满足孩子的自主意识。
主动关爱孩子 积极沟通倾听
不论多忙,家长都应该多与孩子沟通,倾听孩子在学校的情况,遇到的困扰等,既可以家长分析孩子出现问题行为的原因,也可以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沟通时家长应注意从孩子感兴趣的话题开始引入,保持目光接触,能够感同身受地理解孩子的感受,并评估自己是否做到了以下几点:
我是一个良好的倾听者;
我可以忍受孩子“顶嘴”;
我和孩子能够避免权利争斗;
即使我的孩子不冷静时,我也能保持镇定;
我了解青春期大脑发展特点可能会造成青少年与我沟通不畅;
我在和孩子谈话时能避免侮辱性或贬低性语言
另外,家长要给孩子足够的关爱,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是被关注和被关爱的。因此也就能避免孩子为寻求关注而逆反了。
强化正面行为 加强孩子积极转变
通过针对性的努力,孩子会有一些积极转变,慢慢表现出一些正向的行为。
此时,家长一定要及时对孩子偶尔表现正向行为进行奖励和表扬,以此强化孩子的正向行为,进而使其可以持续保持。
有些父母总是关注孩子的负面行为,吝啬对孩子的表扬。孩子做得对的时候,父母认为是理所应当的。
这会让孩子觉得只有做错事的时才会得到父母的关注,如此将会增加逆反行为。
不过,对孩子的表杨要遵守几个原则:
及时,表扬要越及时越好。
说出事实,不要说 “你好棒”这种万能语,而应结合事实,找到表扬角度,客观表扬。
多样化,不要使用单一的方式,要变换表扬的点和言语方式,并且同一事情也不要重复多次提及。
麦家在《朗读者》谈儿子的青春期说:“我们作为长辈,只有一种选择,帮助他变成一朵花,抹平尖刃的地方。帮助他度过最摇摆不定,定时炸弹的这样一个阶段。”你是否愿意用你的力量来保护孩子,陪他度过这段困难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