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的基因
社交也好,社区也好,都是特别独立的生态体系。跨界做这个,对用户群与应用场景的“基因连接”要求特别高。
阿里这家公司,志存高远,把泡泡吹大然后爆掉是个常态。近的有来往,远的有口碑。结果几无例外——只要和电子商务没有强关系,也不靠烧钱烧流量来驱动,立仆。而“社区”恰恰是天底下,和烧钱烧流量关系最小的互联网业务。
产品经理的基因
比如说,我自己只是个普通的拍照爱好者,烧器材,没情怀,我并不真正理解摄影青年的内心世界。
比如说,我这个人厌恶社交,排斥与陌生人对话,很难做好强互动的社区类产品。
然后我跑去做摄影社区……
摄影社区是我管理的门户项目中,感情投入最多的一个,遭受打击最大的一个。
有人说,你应该做一行,爱一行,把自己变成这个领域的专家。其实,爱好是勉强不来的,内心真诚的挚爱,同好之间言语投机的欢愉,都很难通过后天培养而来。你原本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决定了你可以做好什么样的产品。优秀的产品从根源上来自创始人在这个领域独特的理解与想象,他的直觉与品位,武断与偏执。
创业团队的基因
不过,相比做携程周末,我更大的心愿是就此将蝉小队托付给携程,即便我没做好新产品,他们也不会急着找工作,愿意留大公司的留下来,不愿意留的便骑驴找马。我对蝉小队的感情远远胜过对创业的执念。
更意外的是,蝉小队适应不了大公司,而我居然又拿出了新的旅行产品计划,2015年末集体出走,成立新公司“球球科技”,一个人都没留在携程。HR当然会来挖我们的人,不不不,加薪50%升一级再发股票也决计不留。
这次出走,代价惨重。我个人放弃了价值500万¥的期权,蝉小队合计放弃了价值1000万¥的期权……你说我们爱钱不爱钱呢?当然是爱的。但在大公司继续干4年换这笔钱,我觉得有点折寿。几个核心成员也表示,如果我先走,他们干满一年根本没可能,还不如跟着我再玩一票。
这倒不是说,我对携程有多大意见,其实并没有。携程是挺正常一大公司,不脏也不乱,我只是厌恶天底下的大公司罢了。再说我们这种强产品基因的小团队,和携程这样重销售驱动的大公司,天生不搭调,迟早各行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