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德
在中国古代历史中,儒家将王朝统治的道德性看作一个重要因素,贾谊在著名的《过秦论》中:然秦以区区之地,千乘之权,招八州而朝同列,百有馀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淆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堕,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杜牧的《阿房宫赋》也支持这一论点: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这个论点是正确的,但也仅仅是部分正确。儒家倡导仁政治国,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自然对于法家那一套深恶痛绝,这种观点有感情用事的成分。
图1:秦始皇像与孔子像
二、军事
秦帝国扫灭六国,一统天下,秦军被六国畏为虎狼之师,多年的战争以及修建大型国防工程的需要,秦帝国维持着一支庞大的军队,从记录来看,秦帝国的军队主要由五部分:一是赵佗率领的南方军团,二是防御匈奴的北方军团,三是镇守关中的中卫军,四是章邯率领的骊山刑徒军团,五是分散在关东各地的驻防军。根据史料记载,秦末陈胜吴广起义之后,秦帝国当时主要用于平定关东内乱的是章邯率领的骊山刑徒军团。北镇匈奴,南伐吴越,秦帝国的国防布局呈现出一种外紧内松的状态,表面上铁板一块的秦军内部也是四分五裂,赵佗趁内乱之际,加强对岭南的控制,拒不北上勤王。后来建立了以番禺为王都,占地千里的南越国,自称“南越武王”。关中防卫空虚,给了起义军直捣黄龙的机会,而王子婴在刘邦破关之日就投降了。
图2:秦末农民战争图
三、资源
经过了百年的血腥春秋战国时期以及统一六国时的大规模战争,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当秦国从诸侯国一跃成为掌控天下的帝国时,面临的是一个千疮百孔的烂摊子。而其统治的疆域则扩大了若干倍,在行政、军事、经济管理上面临着巨大压力,秦始皇的好大喜功进一步恶化了帝国的经济,为修建阿房宫和始皇陵而大举征发民工而弄的民怨沸腾。秦始皇驾崩后,二世胡亥显然不是合格的帝国继承者。帝国也最终在他手中葬送。
图3:秦代行政区划及疆域图
秦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转瞬即逝的辉煌留给后人无尽的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