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名字背后的故事|颦颦|作者|君笺雅侃红楼
宝黛初见戏剧性极强,贾宝玉先对林黛玉视而不见,再又说“这个妹妹我见过的”,最后又摔玉,让林黛玉一生难忘。这都符合矫情小孩子故意做作心理。其实,贾宝玉初见林黛玉,最要注意的是他为林黛玉取表字“颦颦”。宝黛爱情的悲剧,就在容易被忽略的颦颦二字中。
(第三回)宝玉又道:“妹妹尊名是那两个字?”黛玉便说了名。宝玉又问表字,黛玉道:“无字。”宝玉笑道:“我送妹妹一妙字,莫若‘颦颦’二字极妙。”探春便问何出。宝玉道:“《古今人物通考》上说:‘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况这林妹妹眉尖若蹙,用取这两个字,岂不两妙!”探春笑道:“只恐又是你的杜撰。”宝玉笑道:“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偏只我是杜撰不成?”
“颦颦”二字贾宝玉的解释,是《古今人物通考》上关于“黛石”的记载。《古今人物通考》纯属贾宝玉信口开河,“假语村言”。历史并无此典籍,所以才被贾探春说成“杜撰”。
贾宝玉因林黛玉“眉尖若蹙”,为她取名颦颦,非常形象贴切。尤其贾宝玉说“岂不两妙”,是“草蛇灰线,伏延千里”。
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贾宝玉给怡红院“题额”时,坚持用“红香绿玉”,是这么说的。
(第十七回)贾政道:“依你如何?”宝玉道:“依我,题‘红香绿玉’四字,方两全其妙。”
“红香绿玉”代表宝黛爱情,贾宝玉对父亲说“两全其妙”寓意他对林黛玉的倾心。结果,贾元春省亲偏偏将两全其妙的“红香绿玉”去掉香玉二字,改成“怡红快绿”。香玉没了,绿玉也没了,香玉绿玉都是林黛玉代称,暗示宝黛爱情被拆散。
黛者,青黑也,青山为黛色。
(第三回)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露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宝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
其实,“颦颦”二字固然形容林黛玉“眉尖若蹙”,真正源自那句“病如西子胜三分”。贾宝玉一见林黛玉,就认定她像“西施”。无论是病态,“眉尖若蹙”以及气质风采,都是西施模样。
东施效颦流传千古,颦是西施代称。贾宝玉不敢一见面就说表妹林黛玉像西施,才借《古今人物通考》杜撰而来。
林黛玉的一生与西施有很大关系。不光她长得像西施,人生更像西施。《五美吟·西施》。
一代倾城逐浪花,吴宫空自忆儿家。
效颦莫笑东村女,头白溪边尚浣纱。
春秋时期吴越争霸,越国战败。越王勾践与范蠡作为人质去了吴国,一同前往的,还有与范蠡倾心的西施。西施为了祖国,泪别范蠡入吴宫委身吴王夫差为妃,替越国取得吴国信任,放了越王勾践和范蠡。
越王勾践回去后“卧薪尝胆”,一举覆灭吴国,成就春秋最后一位霸主。而为国牺牲的西施却不知下落。有说她与范蠡泛舟太湖归隐,也有说她重又回到家乡,继续做她的浣纱女到终老。更有说她死在吴国,不知所踪。
林黛玉做《五美吟》,有一个共同点:五位女子都是从一国到另一国,一方势力到另一方势力,都处于敌对势力的夹缝中做出牺牲。西施、王昭君、虞姬、绿珠、红拂都是如此。且五人都是妾身,只有红拂私奔后,从杨素的侍妾变成了李靖嫡妻。
第六十三回林黛玉掣得芙蓉花签,“莫怨东风当自嗟”,也是借王昭君出塞影射林黛玉自身。加上潇湘妃子二女同嫁、西施只入吴宫,这些“王妃”的身份都暗示林黛玉住到“有凤来仪”的潇湘馆,终有一天要离开贾家,远嫁异国为王妃。背后关键人就是贾元春,是她修改了贾宝玉认定两全其妙的“红香绿玉”为“怡红快绿”。也只有会令林黛玉与贾探春一起远嫁。
颦颦二字,代表西施。王夫人骂晴雯:“好个美人!真象个病西施了”,又何尝不是骂林黛玉?王夫人撵走晴雯,也暗示林黛玉最后会离开贾家。
《葬花吟》
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桃花行》
憔悴花遮憔悴人,花飞人倦易黄昏。
《柳絮词》
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
这些别离诗文再结合“颦颦”背后西施入吴宫,王昭君出塞故事,都暗示林黛玉离开贾家,客死异乡。您是怎么认为呢?
「文/君笺雅侃红楼」
别忘了关注:君笺雅侃红楼,您的转发会让更多人看到更多内容,感谢赞赏。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
《周汝昌校订批点本石头记》80回本 ;
《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1990/2018 ;
《红楼梦》程乙本·启功校订;
《红楼梦》绘全本·清·孙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