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在公号看到一个有些伤感的故事。
讲的是男主年轻时娶了他自己认为有点喜欢的女生,婚后在柴米油盐中渐渐消磨了对生活的激情,他的重心全是孩子与生存,他被生活推着前进。他死前3秒,想到的是自己年轻时的暗恋。
评论区很热闹。
很多人表示“人要追求所爱的人或做所爱的事,不要甘于平淡”。学生、中年人等各种身份与年龄段的人的人纷纷诉说着自己的经历、遗憾与妥协,带着淡淡的伤感。
却也有几个有趣的评论“为了孩子并非是没有意义的”、“平淡是真,柴米油盐中自有它的乐趣与幸福”
看完感受颇多,挺支持后者。我认为人不管以什么样的方式生活,最后都会归于平淡,或者说每种生活都有他的琐碎,没必要去抬比贬彼。
抛开写作者自己的情感倾向,他最后的收尾挺有意思:男主死前想到暗恋。
作者似乎在为男主的生活哀婉,认为他没娶到一生所爱。
我倒有些不认同。
什么是爱呢?
年轻时我们认为脸红心跳就是爱,不甘不舍就是爱,认为那独属于青春的激情、那不可复制的纯洁就是爱。
可后来发现,给人一生的承诺也是爱,责任担当也是爱。
男主死前3秒真的想的是年少时暗恋的人吗?我们不得而知。娶了暗恋之人就会幸福吗?我们也不得而知。
或许他早就忘了暗恋之人,只是记得那种脸红心跳的感觉。
更深刻一点说,人的本能是探索生命生活的外延。即:生活在别处。也许他娶了让人心跳加速的可乐又会想念让人神清气爽的橙汁。
两年前做学生记者时,我采访过几对老年夫妻。
他们并不像我们年轻时一样,为了爱怎样轰动,也说不出对方是自己最爱还是最合适,也并不去缅怀什么。
但我在旁边能清楚的感觉到他们彼此不可或缺。
其实,能让我们泪流满面的并不只是那些年轻时的错过、那一生都不会有的心跳。
正如其中一个爷爷所说:当身边的她在为我劳心伤神时,年轻时那让我心跳的蓝玫瑰变得不那么重要。
我们不必过度渲染那回不去的爱。不必过分在歌词、电影中寻找那逝去的“情怀”。
也不必过分强调结婚是爱还是合适。因为那是你的自我选择,那就是最好的方式、最好的生活。
很多时候,所谓错过,并不是造化弄人,同样,那也是你的自我选择。
其实,老来躺在病床上想的,未必是年轻时令人心动的蓝玫瑰,更多的可能是伴你一生的粉玫瑰。
让我们泪流满面的,也更可能是与你一起担当、与你一起为生活披荆斩棘的那个她(他)。
我们是后知后觉的动物。有些人,错过了蓝玫瑰又继续错过粉玫瑰。缅怀了蓝玫瑰又继续缅怀粉玫瑰。
爱如陆毅与鲍蕾,从校服到婚纱;也如古巨基与陈韵晴,走过千山万水,阅过繁华无数,发现还是你最好。
爱这件事,没有模板与标答,终其一生,我们都在探索与修行。只不过要记得珍惜眼前与当下,不要错过蓝玫瑰又错过粉玫瑰。
因为前方再难有属于你的玫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