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有许多事情,正如船后的波纹,总要过后才觉得美的”——余光中
“过后才美”,初三期末考试作文题。看到这个题目,第一印象是“新”,用余光中的这句哲理诗来观照生活,反思生活,很有新意。第二印象是“难”,有多少孩子会注意到“过后”,他们一直在雄赳赳气昂昂往前赶呢,不会留意“过后”,怎么能写出其美。能感觉到事情过后之美,是一种反思性人生哲学,没有经历过几件刻骨铭心的事情,没有那种“只是当年已惘然”,很难有这种感受。会不会出现很多无病呻吟的文章呢?
再思量,觉得自己想多了,想复杂了,空担心。现在的孩子行船的经历确实未必有,船后的波纹也未必会觉得美。但是“风雨之后才见彩虹”,都懂的;“努力之后迎来快乐”,都有体验;被逼迫做一件事,后来发现这件事带来出乎意料的快乐,比如画画、舞蹈、学钢琴、长跑……等等这样的经历和体验。也许还会想到老家的庭院,奶奶做简陋香袋时眯起眼睛的样子……只要能观照到自己的生活经历,本题可以写出接地气的好文章。
其实每一道题都可以简单写,也可以深作。
不妨先作这样的思考——
生活中经历过的那些事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是什么? 你现在想起来还觉得美或者很温暖的是什么细节?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记忆?想明白了,记下几个关键词,才可以动笔写作。
还可以回忆学过的看过的文章,会帮助打开思路——
莫顿.亨特的《走一步,再走一步》,困在悬崖上,上不去,下不来,在父亲的指点下自己一步一步爬下来,开始还哭泣,过后才觉得这个爬下悬崖的过程很美,在以后的人生中更体会到其中的哲理之美。
朱自清的《冬天》里,“隔着锅子上冒起的热气,爸爸夹起热豆腐到自己的碗里”这个细节,多年以后回忆起来觉得很美。
朱自清《背影》中父亲送自己到车站,爬过月台去买橘子的背影,当初觉得父亲“迂”,多年以后觉得很温馨很美。
汪曾祺的《冬天》里“家人闲坐,灯火可亲”“布套子套一捆稻草做床垫保暖,睡梦里都是稻草的清香”,平平淡淡的事情,当初只是寻常,回忆起来觉得很美。
斯坦贝克的《早餐》特别能体现这种“过后才美”,他是这样开头的:
“我每想起这件事心中总有一种愉快、满足之感。说来也怪,连最小的细节至今仍历历在目。我曾多次追忆这件事,而每次都能在记忆中的朦胧处想起一些新细节,这时,那种美妙温馨的快感就油然而生。”
然后,就是写发生的环境(环境描写很重要),陌生人邀请自己一起早餐的经过,其中记忆犹新的细节特别打动人(当然包括环境描写的继续烘托)。结尾照应开头,强调过后为什么感觉到美。
有阅读,写作就会有底气。如果能够在阅读的时候,思考写的结构,为什么这样写,这样写显而易见的优势等,有自己的梳理,那么写作进步是必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