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发消息说自己每天四点多醒了。我说你每天十点就睡,早睡早起嘛。算了一下也没睡七八个小时。
常听人说:孤独的人爱睡觉。
这让我想起儿时的玩伴,一到寒暑假或者周末我都去找她。她不是在阅读就是在睡觉。那时候我很纳闷:她爸爸为什么不让她出去玩?
还不到四年级她的镜片度数就600度了。即使这样,爱玩是小孩子天性。我知道她爸爸很凶,但是一有机会我还是偷摸带她出去。
结果可想而知,我在家也没跪过搓板啊。我们那时候本来就没什么玩的,在这里也不一一列举,容易暴露年纪。
她爸爸也算是文化人,小学期间四大名著她就读了好几遍了。初中穿衣服她爸爸就对她有要求了。
而我特别不听话,我要买的东西就一定要买。现在看吧,体重毕业照片,我的衣品真不怎么样。那时候我妈妈不同意我穿什么我还不乐意。
又想起我小时候不喜欢背课文,常常被留下背课文很苦恼,我妈妈为此想了不少主意,半夜三点起床一定叫醒我,让我起来背课文。这个叫醒也很暴力。
那时候条件艰苦,最难熬的就是冬天。多冷啊,简直瑟瑟发抖。我上学期间一直不能理解的就是父母喜欢孩子早起,迎着太阳附属背书,这个对于我一点都没用,真的。
前些日子,我闺蜜跟我说初三的时候,维持几个月我俩每天去读书,跑步,我竟然一点印象都没有,真不知道儿时都记住什么了。
为什么说这些呢?就是记忆深处的记忆被启发了,赶紧写下来,希望简书一直在,等我老年痴呆了来看自己写的东西。
说起那个从小被我带坏的女孩子,到高中的时候也就是我们的分水岭。她最明显的变化的就是有主见,知道自己要什么。这个我其实一点都不意外。
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我因为买文具买贵了难过,又想起其他伤心事,我深刻的记得她安慰我:别难过,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必定为你打开一扇窗。我就真的不难过了,哇哇落泪停下了。
我一直懊恼自己自以为是的为母亲打抱不平,跟她打电话并删了微信。到现在还想加她,我们有一个共同的群。她已经是孩子母亲了。
她老公是自己选的,大学同桌。这个老公多少人不看好,但是她有自己的理由并坚定。
大概大家多少都有这些偏见:
从小一起长大的她,叫雪梅,皮肤白皙,身高173,文静爱阅读。善良话少为别人着想。我突然想到,在我多愁善感的童年,无数个哭泣都有她为伴。
不记得说什么了,好像什么都没有说,陪着你,把你搂在怀里。长大后,最后的回忆我只记得:
“你的另一半应该身高一米八,文质彬彬,睿智体贴……”我说。
“我都够闷的了,还找个不说话的。他就挺好的,聪明鬼点子多,带我到处…”她说。
男孩子家里五个孩子,个子没有她好,又比较黑。脸上有一个位置还有一个辨识度很高的标志。
我相信她现在日子过得很好,作为一个与钱打交道的人,我相信她走在她爸为她铺的坦途上。当然也少不了她的努力,最起码,她的父母真的都在用心筹谋她的成长。
我的父母也很用心,但是最终还是从了我的想法,打乱了父母的安排节奏。有时候想:如果当初我听话会怎么样?我是不是在父母身边,不至于这么流浪?
上一次再看到她,是在她的朋友圈。在一条荒漠的高速上,她一头卷发,站在路标旁。人生真的很奇妙,我感觉她活成了少年的我。
年少的我,像个野孩子。我们所有的邻居家我经常串门,只要有空我爸妈根本看不见我踪影。
而现在,我在一个地方待了十几年,画地为牢,怎么都走不出去,有各种理由,折腾不动了。而我心中的女孩,应该是博览群书,纤细瘦弱白净从容的女孩子。
我一直内心有这么个衡量标准拴着自己。很多人一生的轨迹也不过如此了。想起年少的我们,她家教严格,我好像是拯救她的骑士,总是偷摸带她出去。我们都知道出去玩的代价,却乐此不彼。
回到家我也会跟爸妈学了自己带她出去玩的代价。在我父母看来,孩子出去玩放飞天性也正常,其实万万没想到,最终我们都活成当初自己眼里的别人。
人呐,就折腾二十几年,到最后的最后,爱吃的东西还是儿时的味道,爱玩的常做的惦记的也是快乐时光仅存有被认同的那几件事儿。
这次回家,兴许妈妈不高兴的是我都这么大了还不听话。不听话的孩子就是小时候打得最多的,不能理解过来人为你的好,伤人操心啊。然后我爸跟我说了一个故事:
这是我这次回家最大的收获。
爸爸说,小时候奶奶是个厉害的角色。爷爷又是特别老实话不多的人,可想而知那家里自然是奶奶做主。
爸爸乳名里有个钱字,爸爸说他的奶奶希望他多赚钱。我也觉得我爸比较财迷,在初中的时候我就觉得爸爸是葛朗台。就是那种什么时候精打细算,能把家人也算进去的。
这里描述的有些夸张了,爸爸讲有一次他出门办事,只是偷懒一会儿,就被奶奶爆打一顿,就这样爸爸还说奶奶那时候对他期待高,要求严才这样。
再说这个事的时候,爸爸说的没有任何情绪,时隔多年爸爸也是当爷爷的人了,又怎会有什么情绪呢?
然后讲了他们年轻的时候,我奶奶那就是恶婆婆了,可是对我妈格外偏爱。导致现在我姑姑她们还在吃妈妈的醋。那就是说,我妈妈是最听话任劳任怨的。
说实在的,我妈妈真是让人没得挑。妈妈说,她从来不多想,想了也没用多余。能做就做,不能做就入土了。第一次妈妈这么说的时候,我才十几岁。
我那时候并不会觉得妈妈想的通透。而是觉得妈妈只是随便说着玩,死亡距离我们都很遥远的。我就蹦蹦跳跳去玩了。
我爸爸的事学给姑姑,她跟我说:小时候你奶奶厉害着呢,每个孩子被奶奶打得满地跑。嗐,那时候孩子多,这大人不管什么心情估计都是一顿皮带炒肉吧。
此时想起来,感觉在我十几岁的时候,奶奶在我家,也就我对奶奶敢不满且怠慢。我这奶奶,我花钱买彩色头绳她都给我姑妈告状。真是让我唏嘘不已,你说我爸妈都不管,也是要花的钱,这老人……
想想也是我奶奶那时候有点瘫,要不我也是满地跑,我也不敢跟老人家一般见识。
我还是觉得自己比较幸运。
一个是幸运是我有一个温柔的玩伴陪伴我成长。因为她的温柔陪伴,再后来工作之后我才发现更多她的优点。
另一个是我有善良的父母,对孩子无条件支持,只为孩子过得好。也因为父母对我喜好支持,让我更早的有自己的个性,性格。
越长大越孤单
后来,才知道小时候陪伴就是我们最后陪伴彼此的时光。而后的几十年,我们都在自己的轨迹里拼命往前走,偶尔想起彼此,看看近况,其实很想知道:你最近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