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孔席墨突,原指孔子与墨子周游列国时“坐席未暖、灶突未黔”的奔走状态,引申形容为推行主张而忙碌奔波的情形。该成语最早见于《淮南子·修务训》“孔子无黔突,墨子无暖席”,后经班固《答宾戏》“孔席不暖,墨突不黔”定型,其核心意象源自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推行仁政、墨子宣扬非攻而居无定所的历史典故 ,现代多用于形容处理事务繁忙无暇休整的状态。
成语中的“孔”是指孔子,“墨”是指墨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鲁国人,创私学、删述六经,主张仁礼并重、德政惠民,奠儒学根基,被尊为万世师表。
墨子名翟,春秋末期战国初期宋国人,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也是墨家学派的创立者。墨子死后,墨家分为相里氏之墨、相夫氏之墨、邓陵氏之墨三个学派。墨子弟子根据墨子生平事迹,收集其语录,完成了《墨子》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