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听了一场欢快的儿童心理学讲座,由著名的协和医院心理专家杨霞老师讲,杨霞老师讲课风趣幽默,生动活泼,接近两个小时的讲座,杨老师讲了很多案例,揭示了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孩子成长中的心理问题:
没压力没污染怎么就得了白血病?孩子上网成瘾怎么办?一直都很优秀的孩子为什么会突然抽搐?很优秀的孩子为什么唯独物理成绩一团糟?……
总结起来,道理非常朴实,也都是日常生活中就可以做到的,我把它归纳为吃喝玩乐与说话,现分享给大家。
吃喝
我高中时候就离开父母,在外读书,很少做饭。长大以后,也很少进厨房,对孩子的饮食方面,从来没有特别在意过。但今天听了杨老师的讲座后,我意识到营养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杨老师讲座中的两个案例,让我记忆犹新。
案例一
一个家境不错的家庭,孩子在7岁的时候得了白血病。杨老师问是不是孩子课外班太多,孩子压力太大,没时间运动。家长说孩子只报了语文、数学和英语的课外班。相比大多数家庭,这个课外班不算多。杨老师又问,是不是家里装修,教室装修,得到的答案也是否定。
谈了好久,最后家长描述,现在孩子每天都吃得很少。原因是孩子开始比较胖,在学校的时候,老师为了完成“消灭小胖墩”的任务,中午给孩子盛的饭菜很少;晚上回家,家里也让孩子吃得很少。长此以往,孩子得了神经性厌食,严重营养不良。最后白血病发作。
案例二
这个是杨老师自己的案例。她多年前患了一种癌症,西医方法进行治疗。治疗期间,医生不允许杨老师吃维生素等各种营养品。据杨老师描述,当时她觉得自己已经快活不下去了,自己的白细胞才800多,非常危险。
危机时刻,只有自己最了解自己。杨老师毅然决定吃一些营养品,吃了之后,她觉得好多了,终于有力气了。
就这样,杨老师一边吃着营养品(协和营养学家的推荐),一边接受医院的治疗。再去医院复查的时候,医生询问她是不是吃了特殊的东西,还问她怎么去的医院。据杨老师讲,跟她一起进去的病友很多都是抬着去的医院,有的已经不幸离开了这个世界。
杨老师想通过这两个例子告诉我们,营养在日常生活中不容忽视。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先不管心理状态如何,先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健康,只有吃好了,才有力气做其它的事情。现在,学校有各种指标,家长也总想着让孩子减肥,我在这里想说,想减肥,请锻炼,千万别剥夺孩子的营养。
玩乐
在玩乐方面,听完讲座后,我最大的感受和收获就是爬山和徒步。这项运动可以根治网络成瘾,可以磨练意志,提高文化认同,建立远大的个人目标。杨老师在这方面也与我们分享了两个案例。
案例一
有一个小孩子,网络成瘾,不运动,不学习。家长很无奈,就去求助杨老师。杨老师给出的主意是去爬山。而这个时候,这个小孩根本不愿意去开始。家长们只能撒了一个美丽的谎言,谎称妈妈得了一种绝症,必须通过爬上来根治,还必须得有家人陪伴。
出于对妈妈的爱,这个小孩开始爬山。一个月后,小孩妈妈反应,孩子的网瘾果然没有了,每天早上睡觉也早了,之前每天晚上都两点了还不睡。后来孩子爱上了爬山,每到周末,就问妈妈去哪里爬山。
案例二
一位医院高管的儿子从小被送到国外培养,妈妈陪读。在国外读了很好的大学(请原谅我忘记了具体的校名)。暑假期间,爸爸想让孩子去香港的一家企业实习。可是在实习前,儿子开始抽搐哆嗦。家人带着他做了各项检查,检查结果均正常。最后家长带着孩子来找杨老师。
他见了杨老师,说出了自己的困惑,觉得自己什么都不是,既不是中国人,也不是美国人,跟中国人在一起,谈不到一起,跟美国人在一起,觉得他们好幼稚。杨老师判断这孩子缺少的是文化认同。
于是,杨老师给开了一剂药方。利用暑假,游遍祖国大江南北,恶补中国地理与文化。一个月后,孩子父亲说,他的发抖不见了。据说半年内都没有再发作。
从杨老师的描述中得知,她在培养自己儿子时,经常带着他游遍祖国大江南北,也到世界上去游历,她说,带着孩子去西部,让孩子见识咱们中国的河山之大,之美;带着孩子去世界,让孩子见识国外山河开发得有多美;引导孩子去思考,为什么我们这么多大好河山,却还如此贫穷?那是因为科技的不发达,现在这一代,要好好学外语,好好学技术,完成赶超的责任!
现在的孩子,尤其是上了小学之后的孩子,在整个社会大潮中,被父母安排着去参加这个活动,那个活动,报了这个班,又报了那个班,课堂作业又很多,在学校的时间又很少有机会到操场上疯玩。文化、学识在不断增长的过程中,孩子们的身体素质跟不上了,心理发展落后了。为了孩子们能更全面、健康地成长,我想呼吁家长们,让我们一起去爬山吧!
说话
杨老师说,她曾经在学校做过一个调查,问孩子们,如果发生了问题,遇到困难,最不想向谁倾诉?排在第一位的是父母;第二个问题,如果发生了问题,遇到困难,最希望向谁求助?排在第一位的也是父母。
从这个调查中,我们看到了父母在孩子心中非常矛盾的角色,孩子既不想向我们倾诉,又想向我们求助。如果不是自己的孩子,看到这种矛盾,真想打他一拳。
可是无奈,我们面对的却是那个让我们爱得根本无法挥拳的孩子。这个时候,我们就要想办法了。看看孩子们矛盾的心理,我们要解决的就是让他们向我们倾诉。
杨老师给出了一招。回家对孩子,不要总问人家,要主动说自己的烦心事。比如,自己在公司多不开心啦,遇到啥烦恼啦。说着说着,孩子就会向你倾诉了。
在沟通这块,杨老师讲了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
一位医院的院长,在单位是十分强势的。无论遇到谁,无论与谁说话,都是指着别人鼻子,用命令的口气做谈话的开场白:“你听我说。”而这位院长偏偏角色扮演太深入,在家里也自认为自己是院长,忘记了自己是个爸爸。
院长有个儿子,除了物理,其它学科成绩都特别棒。院长跟儿子沟通好久,都找不到原因。院长就带着儿子来找杨老师。杨老师跟孩子谈话中,得知,孩子在学物理的时候,一看到牛顿啊、帕斯卡啊,就想起爸爸,想起爸爸颐指气使的样子,所以就不想继续学了。
知道原因后,杨老师问孩子,如果爸爸改了这种说话方式,不说这句话了,物理能学吗?孩子说,能。杨老师又找院长,说明了前因后果。院长持怀疑态度。抬起手指指着杨老师说:“我跟你说……”。杨老师建议试试,还建议院长,如果不知道怎么说的时候,就回家装病,牙疼,啥也不说。
一个月过去了,孩子的老师反映,孩子的物理成绩真的提上去了,孩子学进去了。
通过这个例子,杨老师要告诉我们,作为家长,可能我们在外面是院长,是专家,是公司高管,可以随意指挥别人,命令别人,但请记住,在家里,你是爸爸,是妈妈,记住自己是爸爸妈妈的角色,是开启亲子沟通的第一步。
社会热点
杨老师在讲座中还提到了两点,是关于夏令营和英语与古诗词的。供大家参考。
关于夏令营:12岁之前不要送孩子单独参加任何夏令营,12岁之后也要挑着参加那些能保障孩子各方面安全的夏令营。
关于英语与古诗词:9岁以后学外语,7-8岁之后学古诗词,先让孩子学人说话,会沟通。之后再把外语作为一项工具去使用,理解古诗词的意境后再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