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清洁是极简之美
从知心大叔蜕变成负心渣男之前,吴秀波主演过电视剧《大军师司马懿》,豆瓣评分都不错。
剧中对儒家礼治教化的刻画,入木三分。
五官中郎将曹丕的属臣,司马懿、陈群、吴质等人,因曹丕涉嫌忤逆一案,为维护曹丕而守在大理寺门外,以保真相及时公诸于众。
守到午饭时间,众人因陋就简,买了旁边摊子的烧饼,蹲在地上饕餮大嚼,不顾残渣沾满衣襟。
一起守在在另一边的,儒学世家颍川荀氏的荀攸,始终昂然肃立,峨冠博带、风度翩翩,摇了摇头,婉拒了司马懿让食,略带指责地说:
“衮衮诸公,饥不择食啊!”
闻言的陈群不忿地说:“不就一小饼吗?酸什么呀?”
一边张口将一块饼塞进嘴里,顺带拍了拍手上的碎屑。
荀攸批评众人,认为他们不应该违背儒家之礼,吃得如此粗俗、腌臜。
服膺儒教者,衣冠整肃、举止从容,让小嘟博士对儒家心生向往。
于真正的儒者而言,清洁本身就是一种信仰。
衣冠整洁,体现出入世者的长期修养,一种认真而精致的生活态度。
这种态度,被后世朱熹发展为“居敬持志”的修养方法。
相比之下,网传小嘟博士的一名校友,号称携妻隐居深山20余年的北大天才,让人不敢恭维。
长毛脏衣、破烂流丢,实在不像是一名有信仰的隐居者。
衣着破烂可以理解,但洗衣服洗脸、头发理短总是可以做到的吧?
邋遢度日,只能说明没有用心,不是开悟了,而是尚在混沌之中。
所以说,人到中年不油腻,首先要整洁干净焕发活力。
毕竟,领导、同事,没有义务透过你的腌臜外表看到赤子之心。
整洁干净,才能彰显阳光之美、极简之美。
02 身轻是福
有人说,《大军师司马懿》其实是一部《舌尖上的三国》。
比如,司马懿为逃避曹操征辟自断双腿后,享用了用五种肉制作精致的“五味脯”。
杨修和丁仪夜谈人生的时候,边烤边吃的炭烤羊羔肉。
司马懿携夫人出使东吴时,船上吃的现做名菜,号称“鲜掉舌头”的鲜鱼片。
但其实司马懿最爱吃的,是几碟清粥小菜,加上每顿一碗汤,或清炖鲜鱼,或瓦罐煨鸡。
逃跑的时候也要灌在皮囊中,随时抿一口。
得到神医华佗的“五禽戏”,每天练,不仅练出形,还要打出个意来。
闲暇时读书自得,眼睛累了,出门遛一遛名叫“心猿意马”的乌龟。
君子善养千金之躯,清粥小菜五禽戏,帮助司马懿活成了长寿的心猿意马。
熬死了先自己而生的魏武帝,活过了后自己而生的魏文帝、魏明帝,还拖死了临敌制胜天下奇才的诸葛武侯。
人生马拉松跑到了最后,甩掉了所有的对手,轻松C位出道。
俞敏洪被骂之前,演讲精彩是出了名的。
新东方上市以后,小嘟博士有幸现场倾听了一场,记忆犹新。
尽管后面小嘟博士发现,其实他翻来覆去讲的,就是那几个段子。
不过其中一句让人会心一笑之余,有所思、有所得:
“你们五年干成的事情我干十年,你们十年干成的我干二十年,你们二十年干成的我干四十年。如果实在不行,我会保持心情愉快、身体健康,到八十岁把你们送走了我再走。”
原来俞老师话糙理不糙,和司马懿走的一个路数,怪不得成了唯一的“中国合伙人”。
人到中年不是病,而是命。要想活出精彩,先要活得长。
少吃油腻,大叔就不会油腻。多锻炼身体,中年妇女“佟湘玉”也能焕发青春。
03 心有光明月
集立德、立言、立功于一身的“古今第一完人”王阳明先生,在南征归来、大限将至的时候,平静地以手指心,留下了心学千古绝唱:
“ 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内心不惑,神明烛照,这辈子,值了。
当年明月的评价,深得个中三昧:
“ 空山无人,水流花开。万古长空,一朝风月,此一瞬已是永恒。”
《大军师司马懿》中,儒学世家清河崔氏的领袖崔琰,在狱中静静地注视着一片秋叶徐徐落下,倾身拾起,仔细观摩。
完成了维护名教的舍生取义之后,崔尚书的心境,和王阳明先生一样。
我用这一生守护了一个时代,并亲手开启了“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新时代。
我已经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不如归去。
书法家钟繇太傅的泪目之下,崔尚书微笑地饮下鸩酒:
“此酒不可相让,恕我专美啦。”
清华世家,从此仙去。
开悟的人笑对自如,没开悟的人却心如鼎沸。
王阳明先生的学生陆澄,接家信知儿子病重,心急如焚。
阳明先生就开导他:
“父之爱子,自是至情,但天理也有个中和的地方,过了就是私意。在这种时候,人们一般会把忧虑当成天经地义的事情,于是就一直忧虑苦闷下去,却不知道这样做已经是‘有所忧患,不得其正’了。七情所感,大多是都是过度了,很少有不及的。但过了就不是心的本体,必须要调停始终才能有所得。”
这就是心学中的“致中和”理念。
人到中年,难免有忧虑苦闷、失意落寞,但执着太过,就会伤心伤身。
司马懿一直打不过诸葛武侯,被空城计吓退,被声东击西抢了粮草,在上方谷差点被灭了一家三口。
好不容易全身而退,后方的小皇帝、大司马、大将军又猜忌加害。
但他始终能做到败而不伤、败而不耻,打左脸就笑着送上右脸。
孙子曰:“善败者终胜。”
杜月笙说:“上等人,有本事,没脾气。”
司马懿两样都做到了极致。
04 日课贵有恒
小嘟博士是个书呆子,每当有解不开的心结、解不了的问题,就会从前人的著作中寻找答案。
比如,效法阳明先生,悟道贵州,就是对实践人生理想的一种求解。
从“知行合一”思想中,小嘟博士悟出了一个道理:
“要有崇高远大的志向,也要有行之有效的方法,和脚踏实地的态度。”
思绪纷乱的时候,就学习王阳明先生教的静坐,收放心。
看了曾国藩日记中订下的“日课十二条”,小嘟博士也制定了自己的日课五条:晨起、静坐、读书、锻炼、日记。
也和曾文正公一样,年轻气盛,坚持得不够好,不过三四年来效果也是有的。
比如说,过去两年,小嘟博士写了一本学术专著,发表了四篇学术论文和30来篇信息、通讯,加上时断时续的“守仁书院”公众号。
最近,小嘟博士在学习司马懿练五禽戏,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人生是一场马拉松,不在于跑多快多远,而在于每走一步都脚踏实地。
与人到中年的您,共勉。
文末彩蛋一枚,关注“守仁书院”公众号,后台回复“5”,一份《五禽戏》的教学视频送给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