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与田螺》
童年的夏天,最清凉事情就是下小河捡田螺抓鱼。
(一)
捡田螺五六岁大的小孩子都会,石头缝里,水草里,泥里,只要下水去,基本上不会空手而归。抓鱼却是个技术活,滑溜溜的小鱼,还没等你靠近它,它就一摆尾巴找地方躲起来了。
小河沟还没修成水渠的时候,抓鱼还真不太容易,河沟虽然窄浅,可是两边水下面都是交错的树根,中间的水草长溜溜的,随着潺潺的水声舞摆着,河沟里的鱼个头又都小,刚看它在眼前游着,一眨眼就没了影,尾巴甩起一道不成形的水花,比小姑娘甩小辫子还利索。要它是贴着底的,还能搅起泥来,更加看不到它又躲到了哪。
那时候,夏天下小河沟,主要就是玩,就喜欢那清清凉凉的水,一股一股的水流从脚丫子里穿过去,水草一阵一阵的扫过小腿肚子,痒痒的,多舒坦,要是遇到哪个小伙伴的的菜地在旁边,还能吃到清脆生嫩的黄瓜。找个树荫,坐在小石头上,一边吃一边玩,说说笑笑,打打闹闹,看到几条小鱼就惊喜得不得了,一个个都想抓,围追堵截的,在这!那儿!把水搅得一团浑,又相互作个噤声的手势,发现鱼不见了,你一言我一语地相互怪罪,闹这么大动静,抓到鱼才怪呢。
(二)
没过几年,镇里开始修水渠,每个村出人力负责自己村里那段河沟。石头水泥,一车车拉过来。个把月的时间,就修完了,以后关闸蓄水,开闸灌溉确实方便了很多。可是河沟两边的树也没了,再不能躲在树荫里玩水了。
不过小孩子总是能看到新玩法,这一段水渠有三个水闸,每个水闸都是一个放下来的时候就形成一个三面墙的长方体的空间,里面沁凉沁凉的,水从下面缝隙里冲刷下来,叮叮咚咚还有回响,我们就在里面踩水玩,等到天阳快下山了,就出来捡田螺。田螺大人小孩都爱,可以煮熟了把肉取出来,酸菜炒田螺肉,也可以吐泥净沙,剪去尾巴,香葱姜辣炒,做成嗍螺,光想想都能流口水。
水渠里的田螺基本上都集中在水草里和水下两边墙上,一手下去就是一大把。水渠两边墙的底部都是大石头,石头缝里面刚好能伸进去我们一只手,里面的泥里多少也会有田螺,更大的惊喜是,这些缝隙是小鱼的藏身地。
这个发现,把我姐姐这一拨人也吸引了过来。他们开始拉起队伍拿着小木桶,每天到这个点就开始轻踮着脚躬着身下水抓鱼。姐姐是这队人抓鱼里最厉害的,每次收队返回,她的鱼准是又大又多。我就是个跟在后面打酱油的,因为鱼摸起来滑溜溜的,很像蛇。我要是没看见鱼身,是不敢伸手抓的,可是明着看见鱼,我根本就抓不到。所以,我都是不带工具下水的,带了也没用,我更喜欢和我的小伙伴跟着他们后面玩,每抓到一条鱼,我们都高兴得像是自己抓到了一样,跟的次数多了,小伙伴也在感染下开始尝试伸手抓鱼,虽然有些因为太小了放生了,但是他们第一次举着手里的鱼,大声喊着“抓到了,抓到了”那雀跃的声音,我仿佛现在还能听到。
(三)
我始终没有真正抓到过一条鱼,除了怕伸手摸到蛇,我还害怕另一种鱼——黄骨鱼。这种鱼头上带刺,有轻微的毒素,要是被刺到,又疼又麻。可是姐姐好像根本不在意,有时候甚至能在完全不被刺伤的情况下抓住它。对我这种畏畏缩缩不敢抓鱼的人非常不能理解,好几次,煽动我抓鱼,甚至有一回是在缝隙里已经摸到了鱼身,赶紧告诉我,让我换上自己的手伸进去。我被她连哄带骂的伸进手去,摸到鱼又紧张又兴奋,心里知道不会是蛇,就壮大了胆子,掐紧了鱼身,往外退。可刚把手退出来,鱼就挣脱了。一连几次这么着都没抓到,姐姐终于放弃了,给我两道鄙视的眼神:还是捡田螺适合你。
要是这段时间田螺捡得差不多了,鱼也都是两手指宽的小鱼仔了,就没人下水了,很快我们会开始下一个玩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