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穴位,真的就这么难吗?找的不精准,一定就没有效果吗?
我要跟大家说的是,请不要把穴位当作“拦路虎”!事实并非您想象的那么复杂!
艾灸并非扎针,采穴并不相同 !
曾经有位灸友留言,他说他想学习艾灸,然后给母亲“扎艾灸”,这位灸友的孝顺之心值得我们尊敬,而他提到的一个新词语——“扎艾灸”,却反映出一种社会常态:很多人常常以为针灸就是扎针。
针和灸,作为两个主要的经络治疗方法,千百年来常常被医家以一种联合的方式进行称谓,时至今日,还在流行。很多不明白的人常常以为针灸就是扎针,然后以为艾灸采穴也要像扎针一样,特别精准。
事实上,针和灸是两种不同的手段,采穴的要求也是不尽相同的——
针:使用特制的银针插入人体,依靠针的刺激作用,发挥治疗的作用,其特点是对操作者的专业水准、操作手法要求高,采穴必须精确 。
灸:通过燃烧艾条,会产生短红外波,借助这种红外波的良性刺激,艾灸才会有效。因为这种短红外波的发散性的,所以艾灸是对 一片区域进行的能量覆盖,而不是一个点。
总而言之,扎针和艾灸起效的原理大相径庭,对采穴的精准要求也不尽相同。扎针采穴是一个点,艾灸采穴是一个区域,请大家记住!
艾灸采穴允许有误差!
当配完穴位后,还是建议自己上百度去找穴位。这样做,有两方面的意义,第一通过百度搜索,能够掌握一定的关于穴位功能作用的知识;第二个,可以通过文字解说和图片介绍,直观的看到穴位的所在位置。
一般来说,绝大多数穴位都有被百度百科收录,其中有详细的取穴方法和图示。 在中医穴位定位方法,主要以突出的身体标志为参照,然后辅助以手指的距离测量。我们只要按照这个方法去找,都是可以很准确的找到穴位。
比如:天枢穴,与肚脐平齐,旁开两寸(也就是3个横指的距离), 那么我们找到这个区域进行艾灸就行了,偏差半厘米、1厘米,不会影响效果。
具体原因,还要回到上面的所讲:就目前大家的日常艾灸来看,无非是悬灸和随身灸两种,艾灸能量的作用方式都是发散性的,尤其是随身灸的覆盖面更广,只要有效覆盖到该穴位即可。
如何找穴位?离穴不离经 !
人身上的穴位,并不像黄帝内经里面说的那样“在固定的地方”。比如关元穴,就肯定在人身上肚脐以下三寸,然后你用手量出那个位置就肯定是关元穴——其实这是现在人的误区!这是把书给“读死”了!
找穴位的具体方法是:
1、首先在书上或者网上查出要灸的穴位的位置,如果有兴趣深入钻研的可以买一个经络小铜人来研究。
2、活用手势,身上量出精确的身上的位置。
3、用点燃的艾条在身上的那个位置上面动作小一点,左动动,右动动,上动动,下动动,具体范围不要超过1厘米,来回找,找到能发动“感传”的具体的地方。也就是放到这个地方,感觉到“不仅仅是这个皮肤烫热,而是其他地方也开始热了”。找到这个地方之后就可以开始放在上面灸了。
每个人的穴位都被黄帝内经标注好了,其实是很精确的,只不过每个人的具体穴位可能根据每个人的不同的成长经历,个体不同,所以穴位可能不会一模一样。因此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去找。并不要完全按照书里面说的,就认定了那个地方。
穴位常常更加敏感!
除了利用身体的标志物、手指测量距离的方法来采穴,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则是,寻找、探测感觉。 一般来说,穴位所在之处,更为敏感,当身体出现异常时,穴位区域也会出现异常。
用手指按压,感觉异常的地方就是穴位:
①用手抚摸有刺痒的感觉;
②用手指按压会觉得酸麻胀疼;
③手指按下去感觉有一个硬结;
④穴位上有斑点或者此处皮肤的颜色与其他处不一样;
⑤摸上去跟周围皮肤有温度上的差别,这种差别有的时候会特别明显;
⑥按下去,手指的感觉很空,好像里边没有东西存在.也没有弹性。
说了这么多,无非是要突出一点:找穴位并不难,不要把采穴当做拦路虎,错失改善身体的机会!不管你有没有基础,不管以前是否接触过,只要你想获得艾灸的健康益处,按照我的方法去做,保证你最多不超过一天,就能独立自主的采穴。
艾灸注意事项
1、要专心致志,耐心坚持:施灸时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时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条移动,不在穴位上,徒伤皮肉,浪费时间。对于养生保健灸,则要长期坚持,偶尔灸是不能收到预期效果的。
2、要注意体位、穴位的准确性:体位一方面要适合艾灸的需要,同时要注意体位舒适、自然,要根据处方找准部位、穴位,以保证艾灸的效果。
3、防火:现代人的衣着不少是化纤、羽绒等质地的,很容易燃着,因此,施灸时一定要注意防止落火,尤其是用艾炷灸时更要小心,以防艾炷翻滚脱落。用艾条灸后,可将艾条点燃的一头塞人直径比艾条略大的瓶内,以利于熄灭。
4、要注意保暖和防暑:因施灸时要暴露部分体表部位,在冬季要保暖,在夏天高温时要防中暑,同时还要注意室内温度的调节和开换气扇,及时换取新鲜空气。
5、要防止感染:化脓灸或因施灸不当,局部烫伤可能起疮,产生灸疮,一定不要把疮搞破,如果已经破溃感染,要及时使用消炎药。
6、要掌握施灸的程序:如果灸的穴位多且分散,应按先背部后胸腹,先头身后四肢的顺序进行。
7、注意施灸的时间:有些病证必须注意施灸时间,如失眠症要在临睡前施灸。不要饭前空腹时和在饭后立即施灸。
8、要循序渐进,初次使用灸法要注意掌握好刺激量,先少量、小剂量,如用小艾炷,或灸的时间短一些,壮数少一些。以后再加大剂量。不要一开始就大剂量进行。
9、防止晕灸晕灸虽不多见,但是一旦晕灸则会出现头晕、眼花、恶心、面色苍白、心慌、汗出等,甚至发生晕倒。出现晕灸后,要立即停灸,并躺下静卧,再加灸足三里,温和灸10分钟左右。
10、注意施灸温度的调节:对于皮肤感觉迟钝者或小儿,用示指和中指置于施灸部位两侧,以感知施灸部位的温度,做到既不致烫伤皮肤,又能收到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