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越来越长了,夜越来越长了,昨天九点多就睡了,早上醒了,因为睡饱了,精神好多了。
打开手机 ,两个男人上了热搜。胡歌因为他的小作文,一封信。李佳琦是因为直播间的事情道歉。
前者,怎么说那,关于李逍遥的滤镜都碎了一地,也不知道这个大哥这几年怎么搞的,越来越矫情。
后者,即便我没看他的直播,也没在他的直播间买过东西,可是也知道他是如雷贯耳的口红一哥。在某公众号看过文章写他早年的打拼生活,现在他有钱了,名也有了,关注的人也越来越多,荣耀和压力并存。我说咱能不能少赚一天钱 ,让自己缓一缓,经常直播间口嗨然后道歉也挺那啥的。可是谁愿意舍得一天据说一天500万的收入那。
说起来,那两位也是和咱们一般的小老百姓十万杆子也打不着的人,单纯吃一下瓜还是可以的。
日赚不到208的为日赚500万的操什么心。
日常的生活还是那样平淡乏味,不是有那么一句话吗,平平淡淡才是真,生活里要是经常有什么大风大浪那就是活在太平洋里了。
每天的日子还是继续如水一样的过着,早起出门溜达一会,然后回来写一写简书的文章接着就是看看书。有时候写出一篇还能说的过去的文章,大部分都是生活中的碎碎念。想到哪里写到哪里,写的似乎比原来顺溜多了。
还有一个就是写生活中的小事,捡垃圾的阿姨,玩滑板的邻居小姑娘妈妈的小菜园,小侄女的星期天,都是写的鸡毛蒜皮。
反正这个阶段,对自己的文笔没有要求,首先写出来才是第一步,可能以后回头来看无法直视自己这些婆婆妈妈的流水账,那也是以后的日子吧。
最看了两本书,长安的荔枝,我们仨,风格不同的两本的书。马亲王的书很幽默,写的行云流水一样。看完,为劳动人民掬一把心酸泪。特别是杨国忠要把转运荔枝的费用加到老百姓的头上的时候,我不由自主的想起那句话。亡,百姓苦,兴百姓苦。
我们仨,则是杨绛老师的回忆录,写一家三口的平淡生活。一开头就写一个长梦,他们老两口分别的梦。接着,写了钟老去去古驿道,看了两遍才看懂,很疑惑钟老为什么古驿道边的船上。
后面去听了一会书才恍然大悟。古驿道,那是送别啊,参考李叔同大师写的的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书中说的客栈船上就是床上,写的老伴和女儿分别在不同医住院的事。那时候,家不像家,只当客栈。
书里写的很多地方都让人潸然泪下,比如,他慢慢走,好让我慢慢送。还有那句,老人是不流泪的,老人的泪都留着心里。
一个老人半梦半醒的对往事点点的滴滴,人生如梦亦如幻。特别两个老人家在特殊时期挤在一间小屋子办公的时候,写的温馨又心酸。
86岁送走女儿,87岁送走丈夫,93岁《我们仨》,96岁《走在人生边上》,102岁《杨绛文集》。103岁,他们一家三口团聚了。
从此天上多了一家人,世间少了我们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