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你幸福吗?
记得在2012年国庆假期的时候,央视开展了一项调查叫《走基层·百姓心声》,采访了几十种行业中的各类群体,调查逢人便问“你幸福吗”,在当时引发了热议。
什么是幸福?
是十年寒窗苦读收获的录取通知书?是辛苦打拼拥有的财富和地位?还是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甜蜜?
当然,也有人会开玩笑的说,幸福就是猫吃鱼、狗吃肉、奥特曼打小怪兽。
我也曾经历过十年寒窗苦读,高考完那一刻倍感轻松,接下来的假期就是等待和拼了命一样的玩耍,似乎要把自己失去的自由时光都找回来。拿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激动、亢奋,顶着烈日的炙烤奔向车站,想在第一时间把最幸福的时光与家人一起分享。那种快乐超出了我的想象,我更加坚信辛勤付出总会有回报。
然而,临近开学,我又开始焦虑,原本的幸福感突然间消失了,到了大学后,又被突如其来的陌生弄得不知所措,感受到恐慌。仅仅是一个假期,奋斗了十几年收获的幸福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后来,我发现并不是只有我一个人会有这样的感觉,很多同学在不通的时间节点都遇到类似的情况,似乎还没有享受,幸福就已经悄然溜走了。
幸福到底是什么?幸福是偶然机会获得还是可以持续不断?
亚里士多德他老人家说,幸福是生命本身的意图和意义,是人类存在的目标和终点。
幸福有衡量的标准吗?什么是获取幸福的关键呢?
本·沙哈尔博士认为,幸福不是时点,而是一个过程。但是,央视的对幸福的调查,已然将幸福放到了天平的两端:要么幸福,要么不幸福!幸福,似乎变成了一个终点,是努力奋斗达成的目标。倘若一旦达到,幸福还能持续多久就很难说了。
本·沙哈尔博士认为,我们永远都可以更加幸福。幸福没有终点,不是寻求升职加薪后那短暂一刻的快乐。幸福是一个长期追求、不间断的过程。让自己更幸福应该是我们终生追求的目标。
02 你喜欢什么口味的汉堡?
以前我听过一个朋友很有趣的出国经历,他到了国外水土不服,饮食尤其不能习惯,中国人习惯了煎炸炖煮,到了国外,冷不丁的吃生鱼片肯定会不适应,肯德基的汉堡就是个非常好的选择。
今年3月,没见过世面的我第一次出国,目的地是日本,在日本的第一顿饭是媳妇带我吃的牛肉饭,其实就是一碗米饭加一大片6分熟的牛肉,那一顿我只吃了半碗米饭,喝的是加冰的水。第二天,到的是海鲜市场,自然逃不了生鱼片。之后的三天,我跑了无数次厕所,整个人都快虚脱了。
在京都的一个郊外,麦当劳的店里,咬下汉堡的第一个瞬间,我觉得我吃到了世间最美味的东西,眼睛里冒着幸福的泪光,那一顿我吃了三个汉堡。
我完全知晓吃完这三个汉堡,一周的艰苦锻炼就白白浪费了。但,很无奈,那一刻我只看到眼前的快乐。
其实,不通口味的汉堡,就代表了我们对待幸福的不同态度。
(1)及时行乐的“垃圾汉堡”
喜欢吃垃圾汉堡的同志们,是享乐主义型的代表,我们身边也会经常有一群人晃悠。最常见的莫过于每天晒自己与各种高热量、不健康美食的合影,比如晚上端着啤酒吃着烧烤看着世界杯,第二天朋友圈又会有白白健身的感慨。
你我一样,都喜欢吃这种口味汉堡,每天都在寻找快乐逃避痛苦,能够瞬间满足我们的欲望,感受到快乐无比。然而,就在我们享受快乐的时候,快乐却瞬间飘走了。
其实,我们错误将努力与痛苦、快乐与幸福简单的划等号,我们的眼睛只能看到眼前的快乐,那种短暂的快感甚至会让我们失去理智。当生活没有目标和挑战时,一切都变得毫无意义。
(2)弘扬艰苦奋斗的“素食汉堡”
素食汉堡的人,忙碌奔波,是为未来而活,每天都背负着巨大的压力。我的父辈经常教育我,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我每天都告诉自己,今天不努力,明天生活会变得怎样。
拼完高中,拼大学,拼完大学,拼工作。我不是在忙碌就是在追逐忙碌的路上。我坚信,只有懂得牺牲才能换取未来的幸福。
我和媳妇的消费观念能够很好的解释这一点,我每天省吃俭用攒钱,睁开眼睛能够想到的就是房贷、柴米油盐,就连银行信用卡主动提高额度,我都是一百个不愿意。我总想着,钱攒够了,把一切准备好了,我才能够出发。
我媳妇的观念跟我有天囊之别,她经常反问我,为什么要活得这么累?为什么不能享受当下?
也许,我可以告诉她,我吃习惯了素食汉堡。
(3)最差的汉堡:不再相信生活
一些都市偶像剧中经常会有这样的镜头,男主角被爱情背叛,极度悲伤之后再也不愿意相信爱情,把自己困在生活的牢笼中。虽然,电视剧中总会出现一个人再次让他相信生活、相信爱情。但是,生活中沉迷过去,不愿面对未来、不再相信未来的人不再少数。
积极心理学的创始人马丁·塞利格曼将这种状态定义为“习得性无助”。
当失败或无助时,我们经常会选择放弃,甚至感到绝望,我们就陷入了习得性无助的状态。
这种习得性无助的虚无,常常会让我们失去对生活的热情,失去对未来的信心。试想,得多大的勇气才能再重新站起来,重拾那份信念。
(4)感悟幸福的理想型汉堡
当下和未来,不可能一直做到平衡,鱼和熊掌也不会都能如意。天平两端不平衡时,我们常常会顾此失彼,我有时候也常常问自己,我什么时候才能停下忙碌的步伐,好好欣赏路边的风景呢?
其实,风景一直都在,只需要换一个角度问自己一个问题,如何才能享受当下的快乐以及未来的幸福?如何才能更好的享受当下的快乐和未来的幸福?
忙碌,并不影响我追求幸福。但,如果企图永远幸福,那就只能得到失败。
即便我在艰苦的攒钱还房贷,但我依然可以发掘能为未来带来幸福的行动。每个周末我可以自由支配我的时间,读书、篮球还有一个可爱的媳妇。
如果我愿意,我一直都在幸福中。
03 我,可以幸福的工作吗?
我的老领导经常和我们探讨一个问题,如何才能让员工对工作充满热情,快乐工作?
我有一位关系非常好的同事,每天都会告诉我工作没有奔头,生活没有奔头,忙着工作还积极投身教育事业中。
我经常跟他开玩笑,如果让外人来评价你和我谁更幸福,他们一定会选择你。因为你开着进口好车、两套大房子,一套留着住,一套留着看。现在又能做自己感兴趣的教育事业,如果我是你,我一定会幸福。
被工作牵绊,嫌弃自己的工作,如果玩个游戏,比谁的工作更惨,我一定也会兴趣高昂的加盟其中。也许,真正喜欢自己工作的人,不会超过50%,如果不是为了生计,可能会有30%的人会选择离开现在的单位。如果你有这样的感觉,很不幸,你成了工作的奴隶。
也许是时候问自己几个问题了:
我工作快乐吗?
如何才能让我的工作变得快乐?
我会为了更快乐、更有意义的工作而辞职吗?
如果我不能离开,有什么方法可以使我现在的工作更开心呢?
我们有时候也会讨论,如果让员工自主掌握工作的节奏,授予自主权,情况会不会好转?如果让他们感知自己工作是有意义的,他们会不会爱上自己的工作?如果团队氛围变得更加和谐,每天走进公司会不会脸上带着微笑?
(1)寻找使命感,打造命运的共同体
我们不能坐等好工作从天而降,因为天上掉馅饼也不一定会落到你的手里。当我们争取到好工作以后,如何对待它就变得很重要了。
我们对待工作无外乎是三种态度:任务、职业和使命感。
如果把工作当作是完成任务、赚取生活开支的工具,那就永远发现工作的乐趣。每天上班是生活和任务逼着去的,而不是我发自内心想去的。工作,只是为了利益那么简单,这就是利益共同体。
如果把工作当作职业的人,除了上述,他更关注自己的事业发展、职业成就,什么时候能够升职,什么时候能够成长。事业与工作已经绑定了,工作已然成了事业共同体。
但是,对把工作当成使命的人来说,工作本身就是生活的目标。工作能够活得快乐,收获幸福。工作,对这些来说,已经成为了生活的一部分,是相伴相行的命运共同体。
发掘工作的使命感,也许明天你就会开开心心的上班了。
(2)MPS模式:找到幸福
什么能带给我意义?
什么能带给我快乐?
我的优势是什么?
这就是MPS模式,意义(Meaning)、快乐(Pleasure)和优势(Strengths)。寻找到合适的工作,既可以发挥优势,又能够激发热情。
这样的工作似乎根本就不存在。
但是,当我们找到MPS的交集,似乎我们就找到了幸福工作的最优解了。
用MPS,可以找准人生定位。MPS方法不一定能够找到薪酬最具竞争力的工作,但可以找到既感兴趣又能发挥个人优势的工作,一份幸福的工作。
此外,MPS方法还能够培养使命感。无论是高层管理者,还是普通员工,都能够在工作中找到使命感,从而获得幸福感,让工作变成我们的使命而不只是一份简单的工作。
幸福并不取决于我们得到了什么或者身处何种境地,而取决于我们选择用什么样的视角去看待生活。对待工作,与其关注我们需要什么才能生存,不如关注我们没什么就无法生存。找寻工作的使命感,回应内心的呼唤,重塑我们的工作,在工作中寻找幸福,走向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