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确实不易,既要处理繁琐的事务,又要应对复杂的关系,还要忧虑未知的结果。
真正让人疲惫的,从来不是工作本身,而是精神上的苍茫无力。
心态影响着人的心情和意志,决定着工作的状态和质量。
当心态对了,工作也就顺了。
越是消极,事情就越不如意。
正如稻盛和夫所说的:
“只把工作当饭碗,这个饭碗就会越来越破;如果不顾一切地爱上工作,工作不但会变成一只“金饭碗”,还会盛满成功、幸福和健康,源源不断地回馈给你。”
工作的意义无非就两种——赚钱和实现自我价值。
事情是给公司做的,但收获是自己的。
做到事在人先,把精力用来解决问题,是对工作最大的尊重,也是对自己最好的交代。
把心磨得糙一点,锻炼抗压能力。把消极的情绪,转化为向上的动力。
如果把时间和精力耗费在同事身上,忽略了自己的需求和感受,只会凭添无尽的烦恼和负担,拉垮自己的工作。
判断一个好员工的标准,并不是吃苦耐劳、谦和忍让,而是取决于自身的价值。
做个理智的人,坚持自己的原则,树立边界感,沉下心来投入到工作中。
提升专业技能,保持进化,才是获得尊重、长久立足的不二法则。
心理学家耶克斯提出过“焦虑曲线”。
大意是:当我们为目标努力时,效果会日益变好。但若急于求成,焦虑的情绪就会干扰自己,使人裹足难前。
其实,关注过程远比结果更重要。
《被讨厌的勇气》中说:
“如果只以山顶为目标,就会把攀登过程当作在路上,实际上攀登本身就是旅途的一部分。
不要只盯着远大目标,要活在此时此刻。”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我们又何必急在一时呢?
相对那些虚无缥缈的结果,脚踏实地的过程来得更为真切。
弹好每一个音符,写好每一个标点,站好每一班岗。
你流下的每一滴汗,都是对生命的给养。而你努力的样子,注定迎来理想的结局。
工作是个不断历练的过程,困难层出不穷,机遇也无处不在。
不断成长突围,会在潜移默化中抵达新的高度。
可见,成功只是短暂的瞬间,代表的只是过去的成绩。成长则是内在的增量,是不断打破重组的过程。
只要坚持不懈地往前走,就会迎来一个又一个高光时刻。
就像那只大闸蟹,一生大约要蜕壳20次,尽管它的壳已经足够坚硬,但忍痛弃旧换新,可以使自己更强壮。
在前进的路上,并不在于暂时得到了什么,而是放眼未来,你变成了怎样的人。
作为职场人,要保持求知欲和归零心态,放下阶段性的胜利,用成长思维来对待工作。
不断更新目标,持续充电蓄能,敢于“脱壳”,必将实现惊喜的蜕变。
《活法》中有句话说:“思维是画笔,人生是画布。思维不同,人生的画卷也不同。”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关注点对了,往往能事半功倍。
觉得工作很累的时候,不妨试着换个角度看问题,节约心理能量,把力气用在刀刃上。
转变一下思路,或许山穷水复后又见柳暗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