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一九四零年二月初五,山东省的一个村庄,王家大院的少奶奶生下一名千金,取名荣儿。
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荣儿,粉雕玉琢惹人喜爱。柔弱的母亲更是幸福充满内心的每个角落。
在那个战乱的年代,荣儿三个月时,父亲在北平被人暗杀,还没享受到父爱已永远失去父亲。
一个大家族很快没落,是历史的进程,更是它必然的规律。
(二)
五岁时,母亲改嫁,荣儿随母亲到了继父家。
与生俱来血液里的那种气质,荣儿出落的越发标致,掩盖了村里其他女子的光芒。
有了弟弟后,继父对荣儿很苛刻,家里的活越来越多推给不到十岁的她,软弱柔顺的母亲一再忍让,指望快快长大出嫁就好了。
田里的草锄不完不许回家吃饭,吃饭前让她把水缸里提满,永远吃别人的剩饭。晚上睡觉前把衣服洗了,第二天继续穿半干的衣服。
十二岁那年,荣儿跟隔壁婶子借钱,买来材料跟母亲,婶子们学做鞋,袜子,拿到集市上去卖,慢慢有了本钱也能接一些绣活,出色的手工刺绣为她带来许多回头客,从此,开始赚钱补贴家用。
(三)
十八岁,母亲病重,荣儿匆匆出嫁,嫁给母亲眼里的老实人。几个月后,母亲去世,荣儿担起长姐为母的责任,成为同母异父弟弟的依靠,直到娶妻生子。
大儿子出生时,正是国家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尽管为李家添了孙子,依然不受婆婆待见,婆婆经常嘴一撇说:“待你好有啥用?你娘家也没人来说句感谢话。”
大集体时期,嫁进李家庄的荣儿,除了上集体工,每天都会纺线,织布,缝衣,做鞋到半夜,一家老小八九个人的衣服鞋子都是她熬夜做。
继儿子出生,先后又有了四个女儿,再苦再难硬不向任何人诉苦。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她买布头回家,凭一双巧手,把孩子们打扮的整整齐齐。
最普通的衣服,因为时不时绣点花,盘一些蝴蝶状,葫芦状的纽扣而让孩子们与众不同,鞋子的式样也不断翻新,经常成为方圆几个村的流行。
她经常告诫孩子们:“人活得是一口精气神,任何时候不要邋里邋遢!”
由于手巧,人也和善,荣儿在村里颇受人爱戴。除了会刺绣,剪纸,更有一手好厨艺,村子里大姑娘小媳妇却愿意向她学,她也乐得教别人。家里经常是个集聚的地方,每年过年,也是她最忙的时候。
上世纪八十年代,缝纫机走进寻常人家,不识字的她,不到半天就能熟练做衣服,比年轻人学得都快。
慢慢儿女成家,她又不辞辛苦,担起抚养下一代的重担,先后带过四个孙辈孩子。
(四)
当所有人的日子走上正轨,红火起来,二零零五年,荣儿被查出肺癌晚期,手术后一年,于二零零六年七月十二日凌晨于家中去世,享年六十七岁。
她就是我的母亲,此生最爱最敬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