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烟尘》——在信息爆炸中求生存

封面

序言:我们难以确定的是,人类的进化貌似已远远追赶不上我们所创造的技术的前进脚步。几千年来,人类的大脑结构一直没有什么显著变化,可就在现在不到五十年中,它面对的信息的数量和形式内容却增长了上千倍,且一直以几何量级增长着。许多人为此感到欢呼雀跃,但事实是我们必须为此并且已经开始付出了代价。

        时至今日,随着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和其对社会生活的深入渗透,我们已然被大量的信息淹没了。各种新闻、消息和铺天盖地的广告每秒都在洗礼着每个人的神经。正如人们以前畅想过的那样,一个令人鼓舞的信息时代出现了。而传媒专家与网络评论员戴维·申克在自己的著作《信息烟尘》中透过这些繁荣的表象,揭示了大量的无用的信息对我们造成的干扰。伴随着信息时代利好表象产生的负面问题已经对我们个人的健康,无论是精神上还是肉体上的,以及对社会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他的这本书宣告了“信息时代”神话的破灭,是当之无愧的信息时代的《寂静的春天》。

        在本书中作者确实承认技术与进步的强关联属性,但他也认为技术是一把双刃剑,这是他整本书对于信息时代超前技术带来影响的分析的基础所在。他满足人类需求,为人类造福,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一定的危机和隐患,甚至是灾难的负面影响。毋庸置疑,技术创新代表我们的社会在进步,但这个进步中也包含着弊端,需要重视。

        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最重要影响就是信息过剩将代替信息匮乏,成为和曾经的信息匮乏一样严重的心理、社会和政治问题。不论是在摩天大楼里的人们还是在外工作的人们,都离不开无所不在的付传播媒介,无时无刻传播信息,不论是人们需要还是不需要,他都会散发进入人们的耳朵里,给人们造成压力和焦虑。在日常生活中承受了不间断的、无法逃脱的刺激轰炸,信息的数量和速度一直以每年百分之百的速度增长,我们无法阻止,只有用自己的道德观念支配,才能够生存下来。

        信息时代的信息生活带来的另一个问题是,人对信息浏览的过度需求和对计算机在工作生活上的依赖在某种意义上跟吸毒一样,本来被用于阵痛的吗啡药品,最后变成了凌驾于人感官之上的快感来源物。信息技术尽管带来诸多便利,但还是会损害人们的身心健康。网络带给人们随心所欲发表言论的权利,同时也会阻碍人类的语言交流。信息文明加速变化并日益混乱迷狂,在寻找信息时为了找到最为合适的把所有得到的信息统统梳理一遍,网上冲浪阅读文章、回应、辩护和反击,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副作用,沉溺在计算机世界中无法自拔,对他产生一种依恋感,不停的思考,永不停息的处理数据。就好比吸毒,延伸了我们的身体,但却等同于截肢。

      因此在信息时代,机器会遵守人类世界的规则,而实际上却是人类去适应机器,并在生活中接受越来越多的复杂性,最终交出控制权。如今社会几乎人人都拥有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特别是青少年一代好像没有手机就与世界失去了联系,在不知不觉中就已经与网络形成了依赖的关系。还有计算机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加快了我们生活的节奏,当人们无法胜任特定的工作时,计算机就能将人代替。简单地说人们通过自己的智慧制造出计算机,但计算机进步却引领着人们不断创新。但我们的任务不是自动跟随机器的发展,而是要领会他们的主张,走在他们前面。计算机可以成为一个有用的工具,但却不能本末倒置代替人成为支配人的工具。

      作者在书中说道:“文明是在不断增长的科学和其他可靠数据的滋养下繁荣起来的。实用数据已经回答了数百万个重要的问题,它们教我们如何让生活更加美好。不过今天的信息增长已失去控制,我们也上了太多的好东西。兴许信息想要自由,不过自由本身及其特质并不足以支撑人类社会。我们也得依赖完整的信息,而不仅仅是某个狭窄领域的信息。”

      在这些段落中作者陈述了一个观点——过多数据的轰炸下,人们越是疲于分析数据就越是迷惑于数据的本质,好像拿数据怎么说都能说对,又都能说错,怎么样都能说的合理,怎么样又都能说不合理,在这种情况下,事实可以被操纵误导,对话与共识以及其带来了的现实推动力越来越不可能实现,每个专家、甚至是鲜有专家背景的团体,甚至是互联网上的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说法,并且随着数据信息的互通都各具影响力,数据越来越庞杂,数据的划分越来越细化,这导致了数据反而越来越没有实际的用处了。最后争论的各方没有赢家,争论本身成为了最终的胜利者,具象化到社会中就是各执一词的推动者们最后毫无作为与获得,而在争论中翻江倒海的投机者们名利双收扬长而去。

        “既然现在的情形是,差不多任何一种可以想出来的观点都能找到一套动人的数据来支撑,那么这场游戏的最大赢家就是……争论本身。”、“已成为信息超级制造者的,并不只是智囊团。信息技术使文字处理、研究和出版的成本全部戏剧性地降低了,于是成千上万的人变成了自己的智囊团一一把我们的想法输入纸张和(或)磁盘,为我们的思绪和观来寻拼读者。网络页丽和本地杂志把数百万公民变成了信息暴食者一)记者、出版者和广播员。媒介就是我们自己。我们不仅在信息汪洋中嬉戏玩耍,同时也在创造这片汪洋。”

        越来越发展的信息时代,技术的进步给人们一种自大的错觉,他们觉得通过技术和数据自己能够掌控一切,所以他们追求着大一统的“最终方案”却又各执一词觉得自己才是正确的一方,然而实际上并非如此。在这样模棱两可的无限争论中,最好的结局是两败俱伤,而机敏的投机者从中渔翁得利,他们也许什么都不相信,但却可以借在舆论中搅和一把收获名利,就这样实用主义的推动和实践出真知的道理被人们抛之脑后。殊不知在信息过热的时代,只有让子弹飞一会,对话共识和实践真正推行下去,我们才能真正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而不是坐而论道痴迷于无用的辩经,从古至今都是如此,我们已经忘记了曾经数据技术还未如此爆炸式增长时我们的先祖是如何找寻到他们那个时代的真理的了,数据永远只应该是实践的辅助,而不应该是结论的根据,因为如果像后者一样,那么世界上所有结论都将会是正确的,也将会是错误的,但他们同样都是虚无的毫无实践性的。

      在书中作者也提到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概念——二四效应。二四效应来自于一则谚语:“为了引起他的注意,我不得不用一根二四木材(截面为二英寸X四英寸的标准的建筑木材)给他当头一棒”,意味不择手段的吸引人的注意力。“有些人必定会绞尽脑汁地冲破保护层,吸引负荷过重地我们的注意力,面对这些新的防线,传播者会本能地作出反应,拿出刺破防线的对策,人们戴上耳塞,他就提高噪音;人们戴上墨镜,他就使用强光;人们穿上塞满防护垫地衣服,为了留下深刻印象,他就给他们迎头一击。”

        作者认为二四效应尤其有损新闻媒体的公正性。新闻制作不得不采取各种元耻的措施来搜寻注意力。于是关于环境和其他社会问的报道,大部分都开始钟情于制造恐怖和散布危机。迎合受众、散布危机,这体现了令人痛心的新闻小报化倾向。这种滑向煽情主义的趋势主要受到了二四效应的驱使。

        数据越庞杂,每个人就都希望自己的内容能被人们首先看到,比起费时费力还可能效果不佳的对内容进行创新和精雕细琢,在外表上进行抓人眼球的创造显得有“性价比”多了。人们在理解这一问题时往往想当然的将这种行为与粗俗化暴力化等元素划上唯一等号,然而其实越看起来正经的内容实际上是越表里不一的。比如与环境问题相关的新闻,提醒人类对环境变化问题倾注更多关心的初衷的确是极好的,然而许多以环境变化为内容的新闻与如今的自媒体文章中,从标题到内容更多是耸人听闻、堆砌辞藻,通篇读下来只感到唬人甚至是根本不知道他在说什么我又读了什么,如此的空洞和他表面上的浓厚堆砌形成鲜明对比,这就是二四效应发展到一个极致的表现。而有的文章通过危言耸听,扛着看似正义的大旗,实际上宣扬的内容是经不起严肃推敲的,然而依然能获得极大的影响力割据一方舆论阵地,秘诀就在于迎合受众,受众与作者互相绑架,互相“成全”,形成恶性循环。

        “显然,今日的电视编导、电影制片人、演员、发言人和出版者都感到不得不提升竞争的热度,但这样的竞争严重损害了社会的温和与明智气氛。我们的注意力持续时间也因此而减少。任何事物都无法吸引我们的注意力,除非是疯癫起舞,除非是声嘶力竭。”,“作为这样一种麻木剂,二四效应也冻结了那些最优秀的头脑,使他们无法进入公众讨论的主流。你要赢得注意力,就不得不煽情,不得不制造轰动效应......哪些人会涅没在历史的尘埃中而无人问津呢?真是滑稽,二四效应压制的,恰恰是这个复杂年代中我们最需要的那些人——愿意直面生命的模棱两可性的人。”

        在本书中我同样十分感兴趣的概念是,信息时代造成的电子巴别塔现象:“尽管这种效率极高的异步区位资本主义让生活舒适元比,但它也给整个社会造成了巨大的消耗。因为,当世界逐渐被划分成各种截然不同的消费部落,人类就会逐渐失去官曾拥有的极为宝贵的东西:共享的信息和共同的理解。由此看来,我们的世界多半不会变成一个温馨的村庄,而多半会退回到一个电子巴别塔村,一个全球摩天大楼。新的信息技术不是把我们聚集到衬镇广场上,而是把我们分隔在众多的社会小屋里。中心地带越来越少,共同的交往渠道甚至都不会再有。”

      数据信息时代的技术革新,能让我们每个人都精准的获取到我们想要的感兴趣的信息内容,进而形成一个个小团体,这是前所未有的欣欣向荣景象,甚至许多人因此发掘出了自己以前从未接触过的如今能为之痴迷的新的兴趣和趋向。社会被分割成一个个区块,一个个小部落,对于那些以前很难被重视的群体,这无疑是美好的时代。但问题随之而来,就算社会再被分割的多细碎,我们仍然是生活在一个共同体下的一个整体。细碎的社会分割导致了文化巴尔干现象,我们变得越来越专精,但却越来越不广博,无论是从心态上还是从实际情况来说都是如此。许多人试图模糊主流和非主流的界限,他们却很难认识到社会实际上就是有主流和非主流的,而试图模糊这一界限的人们往往属于后者,不顾现实情况的运动,只能造成矛盾的对立和激化。缺乏了共同的理解和认识,互相交流只能变成互相攻讦。每个群体都在不自信下越来越自大,他们之间产生矛盾,他们与主流认识间产生了矛盾,在投机者的搅动下,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是受害者,但实际上根本没有用受害加害来区分群体的意义。

      “我们遇上这样一个悖论 由充裕而诱发的健忘症。我们见到的信息越多,我们的视野就越窄。我们知道得越多,我们知道的就越少。这样的恶性循环使处于不同知识领域的人们变得越来越隔膜。”,“公平地讲,一个由社群、亚文化和部族组成的世界,有可能是生机盎然的,区位化也会给许多人带来巨大的好处......不过,这里也存在着一个巨大的危险:把文化的族群分化错误地当作真正的相互理解。”

      互联网泛信息时代所带来的负面的虚拟混乱,不管是过速更替下的雷鸟问题,数据爆炸下的分析迷惑,信息提供者和接收者互相绑架的二四效应,还是区位化分裂下的网络巴别塔村以及其在现实中可能催生的可怕映射,都是我们在享受信息时代美好生活的表象下隐藏的各种令人惊悚又无奈的现实问题。而这些问题无一例外的都暴露出了共同的特点——不受限制的大众化与随之到来的社会撕裂。

        信息时代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人都能以独立个体的身份参与到通过网络构建的社会互动当中去,并且在这一过程中不停的接受消化然后产出分享着大量的信息,但是这种现实的到来真的意味着个体社会的实现吗,并不如此,这反而产生了一个更加大众化的社会,并且这种大众化一定程度上脱离了传统的主流文化的束缚,内里变得更加多元割裂、更加易变不定,更加易于操控却又容易引火烧身,没有人能够在后互联网时代的大众化浪潮中独善其身。

        所谓信息烟尘就是指那些堆积如山、不请自来的商品目录,电子邮箱里的垃圾邮件,24小势即时新闻和人们闲得无聊是翻来覆去浏览的电视频道。在我们的生活当中,电视、电话等媒介也无处不在,技术引起的社会后果交织着欣喜和痛苦。计算机和其他技术产品的升级换代,往往并不是着眼于产品性能的提高,而是想从消费者身上撷取利润,消费者心理也会随着大众潮流而变得不健康;越来越多的信息使得人们无从选择,在众说纷纭的论点中人们无法辨别是非好坏,误入歧途;媒体和公众人物利用网络的曝光度不择手段吸引主义,使得电视节目变得越来越粗俗。

      面对着滚滚袭来的信息烟尘,我们所能做的只是适当的放下手机、计算机等设备,减少对过度信息的过度依赖,要认识到我们是要在信息中获得力量而不是在其中沉溺。我们需要锻炼选择信息的能力,提高能辩是非的能力。做到不被垃圾信息所影响,学会正确处理信息等方式,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中生存下去。

      总的来说,虽然人类享受了信息时代的甜头,并且随后受到了各种信息时代的问题的折磨,但我们仍没有从信息时代中获得可以有效整治的虚拟混乱的利器,这可能是一种技术、一类理念或者一个体系制度(更有可能是以上皆有),我们目前只能继续依靠政府限制和社会共识的约束竭力地来应对虚拟混乱的各种问题,支撑着我们的正常发展,直到迎来新的技术时代的曙光机遇,亦或是伴随着常态化的此消彼长与现状利弊长期共存下去。

      无论如何,我对后互联网信息时代的现状虽然是悲观现实的,但我对人类真正掌握信息而不是被反噬的未来始终是积极乐观的。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3,254评论 6 49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875评论 3 387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8,682评论 0 34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896评论 1 285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015评论 6 38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152评论 1 29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208评论 3 41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962评论 0 26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388评论 1 304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700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867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551评论 4 335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186评论 3 31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901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142评论 1 267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689评论 2 362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757评论 2 351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