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收获多多!

昨天买的书今天就到手里了,感谢物流!恰好看晚自习,饱餐一晚,惹得住校的石小子也跟我看了一节课,还不愿意还我,发誓不会熬夜看我才同意借给他。不过,他说:看了我借给他的这本书,终于明白了他一直以来的错误念头跟在哪里了—真正的成功者是不会仰仗自己的天赋的,需要不断地跟惰性抗争,不断超越已有的优秀!费了这么多精力去劝他改邪归正都没成功,一本书才两页就说服了他!还是读书好呀!我答应,只要他期中考好了就把这本书送给他。

下面是一篇和昨天毕淑敏的短文同题的散文,才女刘瑜的。我的收获也不少:

读刘瑜《一个人要像一支队伍》

对这篇文章感兴趣是因为和毕淑敏的散文短篇同题,另外一个原因是被刘瑜的才华折服。她本科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政治经济学博士,哈佛大学博士后。现为英国剑桥大学政治系讲师。她又是网络写手,写小说,随笔,政论。

我最佩服网络写手了,在我眼里这是一类真正有自我灵魂的人,而刘瑜就是。

(砍柴书院的人都是这样,只不过有的灵魂高大飘逸有趣,像院长和各位老A及各位助教老师们;有的呢,只不过是刚入门的新弟子,挑水夫,烧火丫头而已,就像我这样的。嘿嘿)

她的这篇《一个人要像一支队伍》是从回答一个网友如何克服寂寞起笔的。

先是呈现留学生的普遍遭遇的生活状态:孤独,度日如年无法克服的孤独。

那就去适应呗。她的一个金句立刻把我慑服——“适应孤独,就像适应一种残疾。”

多么形象!把由痛苦拒绝,但又无法改变,最终慢慢适应这一过程贴切地诠释出来!

当读着她用戏谑的口吻给自己承受的孤独分类时,再一次被她的敏感和细腻折服。她说:“我的孤独品种繁多、形态各异:在女人堆里太男人,在男人堆里太女人;在学者里面太老粗,在老粗里面太学者;在文青里面太愤青,在愤青里面太文青;在中国人里面太西化,在外国人里面太中国....我觉得上帝把我派到人间,很可能是为了做一个认同紊乱的心理实验。 ”这一尴尬的状态哪个人没有?我一下子就想到自己那尴尬与孤独:在教师圈子里,我想做个写手;在写手圈子里,脱不掉教师职业烙印;在母亲的角色中,我和孩子并不亲昵;在妻子的角色里,我和丈夫身体两地分居,精神还常不在同一频道;在女儿的角色里,我希望母亲就待在我的身边,但是又不愿老是听到她的唠叨—这不就是勾起读者的共鸣,戳到读者的痛点!

以上是这篇文章的“为什么、是什么”部分,接下来是写“怎么办”的内容:一个人要像一支队伍。(看,所有的文章,只要成文就要讲究逻辑。这跟书院培训课的强调是一致的。)

她在文中讲,实在逃避不了就会产生绝望,但绝望“它让你谦卑,因为所有别人能带给你的,都成了惊喜。”“在辽阔的世界面前,一个人有多谦卑,他就会有多快乐。”

而作者最后的金句,更让我难以忘怀:人生若有知己相伴固然妙不可言,但那可遇而不可求,真的,也许既不可遇又不可求,可求的只有你自己,你要俯下身去,朝着幽暗深处的自己伸出手去。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一) 我第一次品尝酒的甘甜,是在小学一年级。 在一个周末的下午,隔壁几个大哥哥充分展现了对小弟的关爱,用一小杯醇...
    张诚1979阅读 3,596评论 2 1
  • A某给了我一张5000万存单,我找到B某,他拿这个存单到香港做抵押,贷出5000万。香港的贷款利率比大陆低。我拿着...
    坏叔叔的树洞阅读 1,781评论 0 0
  • 《幸福的方法》共读打卡—星光点染20170410-第12天 第三篇 幸福像花儿一样 第十二章,幸福的阳光:内在的力...
    高钰珂写作教练阅读 1,196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