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儿子渐渐长大,课余和周末时间排得越来越满,写字、画画、游泳、外教、萨克斯,还有各种各样的参观历练。曾经信誓旦旦地说我不会受精英教育的影响,给孩子增加负担,但看到周边家长交流孩子培养的心得,还是不可避免地走上了这条望子成龙的道路,值得欣慰的是这些不务正业”的兴趣课程,迄今为止,孩子还是很喜欢的。只是作为一个陪读妈妈,有时候会觉得接送等待的过程既无聊,又浪费时间。
孩子学习一个课程起码要2个小时,离家近还好,我可以先返回家中,做些事情再去接他,可是有些地方比较远,往返就要几十分钟,只好就地等待,无聊地刷着屏,或者找个地方喝咖啡发呆,宝贵的周末,就这样被浪费了。有一天送孩子画画,我好奇地参观了一下画室,看到一间教室半开着,里面有好几个成人和少年人一起在认真地画着素描。问了问老师,说这是素描班,本来是高考应试班,但是也接受成年人学生。想到自己从小喜欢画画,便要求体验一次。虽然完全没有基础,但是拿着画笔的感觉真的好开心,老师也不时地鼓励我,指点了基本的线条,结构,阴暗面等知识。不知不觉两个小时就过去了,一幅简单的几何体素描基本完成,而这时,儿子也结束了课程,来教室找我了。看到我的作品,儿子开心地说:“妈妈画得好棒!”一种特别的骄傲从心底涌出,我对儿子说:“妈妈和你一起学画画,你要加油哦,看我们谁的进步大。”后来,我和儿子一起学习画画,他有时候会带着同学到我的画室看我,对他们说:“这是我妈妈,她画的和老师一样好!”陪读再也不是苦差事,是我和儿子的共同兴趣了。
既然有了这么好的招数,我就开始举一反三了。儿子学萨克斯,我学双排键,从五线谱开始起;儿子学书法,我开练字帖,每天练习半小时;儿子上外教课,我在旁边趁听,做外教老师的助教。现在,在儿子的眼里,我除了是给他烧好吃的,买好玩的后勤部长外,还是和他一起学习,功课比他好的“学长”。他越来越喜欢和我一起学习,并以我为豪,经常会和我交流学习心得,还会下意识地和我PK,看谁的进步大,得到老师的表扬多。而我的业余生活,因为儿子而变得越来越丰富,在其他的妈妈团抱怨周末没有自己的时间时,我开心地捡起了年轻时没有机会学习的各种“无用”的兴趣,琴棋书画,不知不觉地成为别人眼中的文艺女。而最让我开心的是,这第二次学习机会,是我并没有错过陪伴儿子的时光,感受他的点滴成长,享受着双倍的收获和快乐。
其实,除了这些课外班外,和儿子一起,每天我都可以学习到无数的知识。去自然博物馆,我们一起探索那些奇妙的动植物,发现很多熟视无睹,被忽视的神奇和奥妙;参加野外探险,我们一起验证鲁滨逊漂流记那些生存奥妙,学习使用指南针;和儿子一起养蚕宝宝,看他们一天天长大,亲眼目睹了小时候错过的蚕蛾产卵的过程;城市定点行走,发现自己生活的城市里各种美妙的人文故事和自然美景...... 儿子越来越大,好奇心越来越重,知识面也越来越广,有时我会想“我要加油了,可不能让他觉得妈妈是个落伍的人。” 将来,我可以想象儿子带我去探索我小时候没有机会看到的世界,学习那时候还没有被推广的科技知识,而我是那么幸运,陪儿子长大,从他的眼睛看世界,所以一直保有一颗年轻的好奇心,可以陪他一起学习探索,不断丰富知识和眼界。这是我第二次学习机会,也可以说是人生的第二次成长机会,再次经历童年和青少年,弥补缺憾,激发潜力。
一直提醒自己,孩子是独立的生命,我不能把自己的喜好和期望强加于他,他有自己的人生。但是陪孩子成长,在这段有限的交集中,我惊喜地发现,孩子会遗传我潜意识中的一些兴趣和特长,我们有那么多的共同点,比如艺术,比如阅读。而籍着陪伴他,我有机会把自己这些潜意识开发出来,开始我的第二次学习,第二次成长。这种成长是从内心产生的需求,和为了工作而加油充电的动力不一样,带来的幸福和满足感是无以伦比的。而这个过程中,我和孩子的紧密互动,结下的深厚的“同学”情谊,他对妈妈一起学习的自豪自勉,让曾经以为的包袱变成快乐的源泉。儿子给我的影响,要超出我对他的,他带着我走进了新世界,发现了全新而美好的自己。当然我并不期望自己会成为什么“家”,可是能够丰富自己的生命,体会自己的第二次成长,还能够陪伴孩子长大,这难道不是最大的快乐吗?
“活到老,学到老”,这句简单的俗语成了我的座右铭。一直保有学习的兴趣,并学习感兴趣的东西,不亦乐乎?儿子终有一天会长大高飞,离开我,但是被他激发的兴趣会一直陪着我,甚至,我还期待着生命地第三次成长机会,陪孙子一起学习,那时候,世界又会不同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