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与欺骗

今天回想起了一个前不久想到的话题,当时没有随手记下来,很快就忘掉了。晚上没事时想把它记下来,却怎么也想不起来,心里如丢了东西一般,着实别扭了一阵。今天不经意又拾了回来,如同捡回了不小心丢失的宝贝,竟然有一种莫名的欣喜。人应该珍惜自己的感受,这感受是上天赐予我们的礼物,如不珍惜,也算是暴殄天物了。闲话少叙,说一说今天这个命题。

这个命题初一看上去似乎是一种大逆不道的言论,我们国家靠着树立榜样的方式运作媒体七八十年,屡试不爽,一个个英雄楷模影响了几代人的生活。很多老一辈人都会坚称自己是在先进典型人物的感召下,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的。在此我也不否认,典型人物确实具有精神力量,在特定社会语境下,具有积极价值导向作用,成为人们膜拜和追逐的对象。如果你不能理解当年人们对雷锋的崇拜,那么你可以理解下今天的人对超女、快男的崇拜,二者虽然有着本质的不同,但只就偶像膜拜来看二者有着惊人的相似性。

传媒机器的神化效果,如同一台爆米花机器,进去的时候还是一颗平平常常的玉米豆子,出来时却变成了一枚爆米花。这让很多玉米豆子惊羡不已,纷纷把成为爆米花作为自己的终极理想,殊不知,只有少数几枚豆子有机会被选入机器,做成爆米花,绝大部分豆子的命运却只能是喂猪。可怜就可怜在,玉米豆子在进入猪嘴的一刹那还在做着爆米花的梦,这就是一种偶像的欺骗。

当然欺骗未必都是坏事,善意的欺骗如同麻醉剂和兴奋剂,适当地借助这样的工具,可以让我们激发出超乎自己想象的能力,完成自己不可想象的任务。如同借助了麻药,我们可以进行开颅手术,借助兴奋剂,我们可以度过痛苦的创伤一样。但我们却不可以把我们的成功全部归功于这一剂麻药或是兴奋剂,更不可以滥用,进行全民注射,普遍注射。还有一种行为是非常卑劣的,就是用假冒、伪劣的麻醉剂、兴奋剂对人们进行强行的、粗暴的注射。干这种事的媒体,在我看来,畜生不如。

典型事件或典型人物,总是媒体热切追逐的对象,这本无可厚非,但有趣的是,为了某种价值观灌输的需要,我们的媒体往往不择手段,生搬硬套,带着极强的目的性来进行包装,然后再像给鸡仔打疫苗一样,强行给民众注射过去,这种做法简直像是赤脚的兽医。好在现在的老百姓也变得油盐不进,任你喊破了嗓子,也无济于事。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文/Miss胡说 01 可以这样说,慢慢的助理的工作有些上手了。但是今天的工作效率有点低,原因很简单,老公出差了,...
    不悔斋阅读 174评论 0 1
  • 生日快乐。 人说“6月的兔子是皇帝”,想必是生而青草充沛季节适宜,不愁吃穿的美好给予吧。生在好年代...
    邢雨薇阅读 197评论 0 0
  • “跟你说过多少遍了,不要在马路上跑!” “把书放回书包,不要每次都随便扔!” “你怎么又把饭弄的满身都是?” ……...
    元罄阅读 993评论 8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