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了一篇文章,深受感动,文章讲述一位女儿研究生毕业,要求父母卖掉唯一住所供其读博的故事,看的让人心酸,这样的博士,即使最后如愿毕业,既不可能在研究上有所作为,也不会有多高的收入,即使用博士文凭敲开了求职之门,老板发现你是绣花枕头,照样把你开掉。两个相爱的人组成家庭,共度一生,一般有两个重要的投资行动,第一个是住所投资,第二是子女的教育投资。
投资一套房子。这为家庭提供稳定的住所,免于一夜之间流露街头的风险。这套房子如果幸运地买在人口资金持续增长的都市,那除了居住功能,还兼具了家庭资产保值升值功能。
投资孩子的教育。现代教育,全套完成,从幼儿园开始,到博士结束,至少20年,30年也不罕见。耗资数百万,不算多。
没有父母愿意接受孩子受完教育一事无成,收入很低。教育投资与其他投资的本质一样,追求收益最大化,不要亏本。养儿防老,这句话现在被不少人批评,其实道理是对的,是朴素的教育投资观,孩子养得好,有本事,和父母感情融洽,父母老年比较舒服。孩子养不好,老了就没指望。
或许不少有本事的人,并不会指望孩子养老。但不可否认的是,大多数人过了收入的黄金期,他们的老年生活多少得依靠子女,年轻时投资孩子的教育,就在这个时候得到回报。
由此可以看到,孩子的教育投资失败,是不能承受之重。房子不升值,居住功能在,能住一辈子,教育投资失败,不仅那笔钱彻底没了,父母还得面对一个无能的家伙,没办法指望他养老,还得让他啃老,这种失败令人心碎,也是许多家庭彻底沉沦的原因,中产家庭,一个教育失败就能够摧毁。
教育有试错成分,必须花一点成本,这无可厚非,但是无法控制成本的失败教育,是不可取的。
如何避免这种情况发生?投资有止损线,我建议家长和孩子都要设立止损线。穷人的止损线低,供孩子脱了盲,就恨不得孩子马上工作。中产阶级,止损线最多设在本科毕业,一到那个时间点,父母就切断经济供给,想继续读书?那自己挣学费,卖房子供你读书,想都不要想。这么做的好处是,控制了错误教育的损失,无法持续祸整个家庭。
无论会不会读书,无论自己的人生要冒什么险,有个前提必须遵守:为自己的行为买单,明知自己错了,却继续让他人买单,太残忍、太卑鄙。
想起父母在自己身上教育投入与现在所能给予他们的回报,就让我感到心塞,不能说投资失败,但至少收益率没那么高,父亲已经过了黄金收入期,但现在还在外地工作,让他回来带孙子,怕我压力大,说这几年能挣一点是一点,补贴家用,到了本该退休的年龄,却一心扑在工作上,让我这个做儿子的为自己的无能而汗颜。而我能做的,除了工作之外,多陪陪父母,多学习教育后代的方法,积极营造一个温暖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