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注协爸爸终于给了我一张证书!虽料到十有七八能过,也预想过拿到这张证书是什么心情,终于看到了没打马赛克的证书,并有自己的名字,这种仪式感让我有点忘乎一切--毕竟期待这个证太久了。以前看到的都是别人在盆友圈打着马赛克的证书,这下终于拥有了自己的证书!
在职同事朋友纷纷道喜,很是羡慕,就连同不是会计专业的同事,大概家里有人是会计,都对我高看几眼。有同事看我拿证了,问我难不难考,跃跃欲试加入考cpa大军。考过的人,决不会把自己卖力复习的样子拿出来!只会轻描淡写、深藏功与名的样子,告诉你多做做题就好了!如果你需要,会把一堆资料发给你,好像接收了资料就会入脑入心!请慎重!
每年至少有两三个月,吃完晚饭,晚上看书做题到十一点,第二天正常上班,在公交地铁出租车的时间都用来听课件,上班喵悄看点书觉得很开心!上班出门办事也是挺开心的,因为路上可以听课件!多少个周末,尤其考前一个月,都奉献给了楼下的星巴克,做题,思考,总结,思考,做题,总结!我是一个本硕都是会计的考生,虽是学弱,也是有基础的。
注会真的虐我千百遍,它一直让我魂牵梦萦。作为一个本硕都学会计的人来说,不拿下它意味着终身的遗憾(虽然现在拿下了专业也感觉不过如此,还是有很多实际问题没有接触,不会。)我的职业尊严不容忽视,考证才能证明!这是我考证的理由之一!
作为一个学弱,真的不是那么轻松拿下它的。网上有各种一年过4-6科的,看起来就是报报班就好了。哪怕3科的,我都觉得没有那么容易!不要被培训机构骚动了!当然你是脱职备考、你是研究生不上班备考我服。对于一个有工作有家庭甚至有了孩子的女性,我真觉得一年过两门都非常棒了。
说说作为学弱的考证之旅吧!历时10年,一把苦水,中间一度放弃,走了很多弯路!以至于我都不好意思发朋友圈说自己过了,毕竟很多同学早就拿证了。
我的一部分动力来源于已取证的同学们,他们大部分比我晚开始,早知道我是大二就过了2门的!
之前走过的弯路:
1.不听课件自己学,抓不到重点,难的不会。比如合并长投!
2.做题少,不总结,不思考,不做笔记,做会题目了,考试一点陷阱就掉进去了,明年就忘了重新学!
3.报科目贪多!每次都是50+,浪费时间!!!!!2015年以前过的2门都废了,报了5-6门,3门50+,审计59,只有财管62!!这样后悔的人还不止我一个。
4.没有必胜的信念!大学时候,总觉得自己只能过四门最多了,自己不配有注会,太难了。(那个时候我们可以本科期间考)
5.不舍得花钱买课件、买教材!买了教材也没看!比如公司战略,才六章,一半是背诵就能过,比经济法都简单!个人还是觉得纸质的学习材料更便于反复学习、思考、总结。课件也不能少!
6.没有想清楚为什么要考注会。如果早点想明白需要这个证书,早点考了就不至于到结婚生子还在考。工作后,才知道作为新人在单位地位很低的,拿证了就是无言的实力证明,没有这个证的,他绝对不敢说你这个证不行!(虽然拿证了也不能对别人怎样!)跳槽找工作,发现到处都要注会,到处都是注会,自己没注会没啥优势。
注会虐我千百遍,付出很多,也从中收获太多!!
多少次牺牲周末和假期,让我思考我自己要的真正是啥,是都值得投入?!考完注会,获得职业的专业性,是工作进阶,为家人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备考注会,收获的是充实有目标的精神状态和生活状态。备考注会,让我更自信,更加惜时,也更珍惜和家人的相处。
不要被培训机构带偏了:
注会没有那么神秘,也没有那么高大上!挂靠啥的,风险大,一点都不现实。作为普通上班族,你要想清楚以下问题。
1.一旦选择,就会要付出好几年的努力。少则两三年,多则五六年,你能坚持每周都用心学习,或者集中高强度3-4个月?
2.收益并不快速与大量。至少目前我去找工作,没看到有任何经济好处,只是满足了我的职业尊严。也许未来会有收益吧。目前该搬砖就是搬砖!
3.越早考越好,尤其是学生或者刚毕业的!上班族换工作,和以前工作内容和经历有关系,没有事务所的cpa我感觉更像土鳖,说服力并不是很大,很多企业用不到cpa。我现在就是。
4.考中级高级也很好,会容易很多,性价比在企业更高。
5.培养多重的兴趣爱好,多关注自己真正的爱好与向往,不要跟风。去健身美容美体,多关注家人和孩子,陪伴他/她们,感受生活的美好。死磕注会,会失去很多生活情趣。凡事有得有失!
如果要考,我建议:
1.公司战略、经济法、税法,难度依次增加。如果想体验一下通过的感觉,可以先选一门。但是不宜一开始全部只选它们。
2.会计、财管、审计,难度各有说法,反正有点难。与上面的搭配来。
3.先听听先学班的课件,对总体有个把握!别道听途说,自己去感受感受!
4.一旦选择就没有余地退缩,上班族过三两门找工作没啥用。半途放弃等于0,不如学点实用的技能和家人孩子分享,花艺或者厨艺都行。
5.真的不一定要去考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