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对主题教育各项工作作出全面部署,充分彰显了我们党以思想政治建设为引领,团结带领全党全国上下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的坚定信心、决心和意志。
将“问题”破解攻坚,做到“身正令行”之“稳”。“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教者,效也,上为之,下效之。坚持问题导向,解决问题是目的。老百姓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的稳步提升,就体现在一个个矛盾症结的打通、一件件民生实事的办理中。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干部以身作则树立问题思维、率先垂范抓严整改落实,党员群众就会跟着学、照着做。在主题教育中,领导干部要发挥好“关键少数”作用,主动为普通干部、党员群众带好头、打个样儿。带头放下架子“找差距”,通过自身查、听意见、访民情等多种形式,真切找准自身不足和工作短板。带头出真招、出硬招,不回避不遮掩,不搞大而化之假整改,甩开膀子、拿出狠劲,奔着“实效”去。要立足本职岗位,鼓足干劲激情,决不采取“踢皮球”“当鸵鸟”的回避矛盾策略,以至于错过解决问题的窗口期。要抓住易难主次,分清轻重缓急,根据研究讨论的方法对策,一步一个脚印落实,做到对症下药、有的放矢,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将“问题”根源挖深,做到“上下求索”之“准”。“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指引着工作的导向。老百姓在意什么、困惑什么、需要什么,党员干部坐在“机关大院”里抓耳挠腮、拍脑袋是想不清、道不明的。找准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条件,没有问题就是最大的问题。主题教育中,广大党员干部要充分发挥党群关系“凝聚剂”的作用,与群众交朋友,经常性走村入户,与群众同坐在一条板凳上拉家常、问冷暖。要主动延展查找问题的广度和深度,不仅从工作中找,还应延伸到学习和生活的全方面,不仅在行为上检视,还应深入到思想和灵魂的最深处。要主动克服“怕”的思维,敢于正视问题、揭短亮丑,培养起问题意识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让其成为“找差距、抓落实”的“制胜法宝”。
将“问题”剖深析透,做到“刮骨疗伤”之“狠”。俗话说:“疮疤见光易好,伤口捂着易烂。”处在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攻坚期,问题涉及的层面更深,利益牵扯范围更广,“小问题”“小管涌”随时都有变成“大问题”“大塌方”的危险,要饱含真情研究出招,既要防止空谈研究、花架子研究,又要切忌一刀切、表面化,还要防止出现“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光调查不研究的荒唐事。广大党员干部要真刀实枪抓整改,列出问题清单,专项整治,逐项销号。要发扬“钉钉子”精神,一个一个钉,一锤一锤敲,一件一件整改到位。改得好不好、效果实不实,要让群众说了算,用群众满意度、幸福感、获得感来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