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时光,留给回忆,伊豆的舞女,再见!

伊豆半岛修善寺附近

        不久前我的一位日本朋友说某次坐新干线,周围很多人都说中文,明明是在日本可她当时的感觉是自己在中国。。

    现在日本的富士山,东京的购物店,北海道的温泉,京都园林等地方,随处可见中国人的身影。为祖国的强大感到开心!

  某日朋友问我,你当初为何来日本呢?

    为什么来日本呢?记忆把我拉到了很久远的片段。小时候的某一天,我看到电视里有一个特别美丽的穿着和服的女子,走在小桥上,潺潺的溪水青碧的山泉,那副画面太美了。。于是我知道了这个电影叫伊豆的舞女,女主人公是山口百惠。。


      当时想长大后一定要去趟这个伊豆半岛,感受一下伊豆风情。。

      后来机缘巧合的来到了日本,一晃儿在这里来来回回的呆了10多年,记得刚来日本时,去了很多次伊豆半岛。随着年龄增长,对伊豆舞女这部电影有了更多的了解。

      伊豆的舞女是一部中篇小说,是日本第一個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川端康成写的早期代表作和成名作。也是川端康城学生时代的一段真实经历。

1926年1月至2月间由“文艺时代”发表。《伊豆的舞女》曾先后6次被搬上银幕。影片表现了少男少女之间初恋的那种朦胧、纯真的情感。给了读者一份清新之感,也净化了读者的心灵,把人们带入一个空灵美好的唯美世界。


前段时间有好友说要带团来日本游学,问我去哪里好。我不假思索的推荐了伊豆半岛。

下面就让我们跟随文学大师川端康成,重温伊豆的舞女吧。。

时间覆盖了多少我们不想去揭开的故事

但,

时光也留下了与岁月无关的永恒

世界上最美的初恋

川端康成的《伊豆的舞女》

就发生在这里,


净莲瀑布作者与舞女相遇的地方

到了净莲瀑布,非常清凉的一个地方,青山碧水,瀑布如镜,也许只有萌动的初恋才配的上这样的纯净。



通往瀑布的路


净莲瀑布


一个是怀着淡淡忧愁的旅情

走在雨中迷朦的天城山路上的孤独而敏感的少年学生

一个是穿着木屐、提着舞鼓、为生计而随家人巡游在天城山麓的年少艺伎

一次偶然的邂逅

一段同行的旅程

由然而生的纯真友情

彼此流露的淡淡的爱……


我们沿着小说的足迹,感受这川端康城笔下的伊豆风光。看着一尘不染,晶莹剔透的山泉溪水,不禁感叹,伊豆半岛确实会给文人带来灵感。。

我们到了川端康成写小说时住的民宿,这里是他学生时代旅行时住的地方,也是他创作小说的地方,后来民宿的主人为了纪念他,现在有伊豆的舞女的文学纪念碑在这里。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民宿窗外的小桥

据说川端康成在获诺奖两年后自杀死亡,地点也是在伊豆半岛,他说过,无言的死就是无限的活。。看着石像不禁感叹,一代文学大师用他自己的方式离开了人世,可他笔下的人物不仅化为石像而且那份青涩的爱情片段还永远的活在了我们心中。


图片发自简书App




“俊秀的天城山,茂密的树林,清冽的甘泉,浓郁的秋色,袅袅的炊烟———”

恰巧我们这次来也是秋季,重温伊豆的舞女,感受青涩的美好。。


图片发自简书App


文学碑前沾沾写作灵感

「美在於發現,在於邂逅,是機緣」——川端康成

故事的最后“我”終於還是回去了,在與舞女相識的整段日子里,兩人始終沒有捅破這層薄紙,不說也好,正如有句古話叫:知君情深意也厚,憶人全在不言中。。

是的,无论沿途的风景多么美好,我们这些过客最终还是要回去的,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所有的相遇也都是分离,,

就像一朵花开就注定死亡一样,我们预测不了未来,只能用心感受当下。



下田港 作者与舞女最后分离的地方

记录时光,留给回忆,伊豆的舞女,再见!

2018.10.15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