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武墨说:“当你做到自律,就要忘掉自律”。
起初,我是不理解这句话的。因为我想:自律不是我们每个人都在追求的吗,为什么做到了自律就要忘掉自律?
当我经历自律、间歇性自律,最后再到自律,我终于明白了这个道理:原来,自律不是目标,它是一个终身的习惯。
它就好像刷牙,如果学会刷牙就不刷了,就是把刷牙当目标了。只有让刷牙这个动作成为习惯,才能让刷牙跟随自己一生。
当刷牙变成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我们就不需要再刻意记住它;当自律内化为某种习惯后,也就不再需要刻意提醒自己去行动。
所以,当做到了自律,就要学会忘记它。
01
当做到自律,会发现并不自知
如果不过分刻意追求 ,自律常常会主动来到你的身边。
自律就像美女,如果把她当成目标,常常很难追到,但如果不过分刻意关注,也许她真的就来了。
刚进入江武墨的个人品牌学习,我听话照做,按部就班地完成学习任务。因为有了明确的目标,又是自己喜欢的事情,所以做起来特别有热情,有奔头。
有时写到眼花,有时累到腰酸,有时写到晚上11点,仍然兴奋得不想去休息。早上一睁眼,又爬起来去写。老公经常抱怨:“晚上睡觉的时候看不见你,早上起来还是看不见你,你是不睡觉的吗?”
因为目标清晰和热爱,所以一切的努力都是有意义的。很快,我就走到了学习的第四阶段。
当时,墨墨让我自己规划接下来1年的目标,我写下“成为自律的 人”。墨墨笑了笑说:“你已经做到了自律,不必再把它当成目标。”
这时我才意识到:有清晰的目标,埋头去做,自律自然来到你的身边。
02
间歇性自律,陷入恍惚和迷茫
把自律当目标,很容易出现间歇性自律。
进入第五阶段的学习后,我以为自己已经达到了自律的目标,就开始出现间歇性自律。至于为什么会间歇性自律,墨墨提到的那几个间歇性自律的原因,我都一一“中招”了。
1)没有长远目标
江武墨说:“如果人生没有长远目标,就无法长久坚持。”
我并不是没有长远目标,而是随着学习的深入,困难多了,发现目标和自己渐行渐远,目标变得模糊了。
比如,我需要通过朗诵练稿子,但由于并不喜欢自己的声音,就开始退缩;再加上内向性格的我,不愿意在更多的人面前露脸,所以不断地拖延,让自律渐行渐远。
最终,目标也渐渐消失。
2)过度注重结果
江武墨说:“人生是一场马拉松的长跑,我们却容易把它当成百米冲刺,一旦达成某个结果,就开始松懈。”
完成了个人品牌前四个阶段的学习后,我以为自已经做到了自律,便开始放松下来。
比如:学习的时候,看到旁边的手机,忍不住翻看一下;练稿子的时候,看到旁边的零食,忍不住抓过来啃两口;休息的时候,忍不住打开小视频看看;有朋友约,立即答应,忘了自己还没完成计划。
这就是习惯性骄傲、不懂得延迟满足、不懂得拒绝诱惑。总是被事物掌控,而不能掌控事物。
只盯着结果,反而做不到自律。
3)缺少习惯带来的节奏感
意志力是容易被消耗的,所以,养成习惯才能让自律长久。
第一年的拼搏让我误以为自律可以终身携带。但当困难加大,完全靠意志无法支撑自律的时候,没有养成习惯的我,就从自信变成自责。
如果有一天没有完成计划,就连做都不想做了。事实上,这时候如果能坚持去做,哪怕只做一点点,形成节奏感,然后再做相应的调整,完全可以继续做到自律。
原本自律的我,很自信,可是一次次计划完不成,就变成了自责,到最后不断否定自己反倒难以自律。
缺少习惯,让我失去了行动的热情。
间歇性自律,是一个很折磨人的过程。高兴了做到自律,不高兴就做不到,无异于两天打渔,三天晒网,非常容易让人陷入恍惚、迷茫,甚至是焦虑和沮丧。
03
真正的自律,是内化于心
真正做到自律的时候,会把它内化于心,甚至忘了还有自律这个优点。
经过一段时间的间歇性自律后,我开始恍惚,不知道自己到底是不是一个自律的人,不管怎样做,都觉得自己没有做好。
后来,我开始注重计划,发现自己设计的周计划和日计划竟然不一致,所以周计划永远完不成。
于是,我将月计划重新拆解到周计划,再将周计划放到日计划里。在实施的过程中,仍然存在黑洞时间,效率不高的问题,让我觉得每天仍然没有做到自律,很沮丧。
但是,到了周末,再来看周计划的完成情况,发现大部分竟然完成了。
原来,自律不是百分百完成,而是达到80%就可以算完成了。
如江武墨所说:“自律是一套打破规则、建立规则、践行规则和优化规则的自我进化过程。”
自律,不是墨守陈规,以为做到了就是自律,做不到就不自律;它其实是可以根据情况实际调整,让它更适合于自己,更适应于变化。
回过头来看,我发现自律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
闷头去做,不考虑什么是自律,你就做到了自律。
当意识到自己做到了,又把太它当回事,以为既然做到了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它又悄然离去。
而自律的规则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必须适合当下的自己,而且是可以调整、进阶和优化的。
自律,是一辈子的事,如果拥有了,就忘掉它。
只有将它内化于心,才不会刻意,它才会成为加速我们成长和获得自由的工具。
愿我们每一个人都拥有自律,并将它化于无形,让我们达成所愿。
作者 | 青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