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工作者和教书匠

马修老师是一位很值得我们尊重的老师,他有太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尤其是他对教育的理解,他是一位真正的“教育工作者”而不是“教书匠”。

刚走上教师岗位的我们缺乏教学的经验,更谈不上对教育的体悟。我们怀着信心,走入课堂,并且保证关爱每一位学生,给他们最好的教育。可缺乏经验的我们很快会觉得力不从心,孩子们不是这么简单就能“教育”的。当我们唐僧般的劝说起不到丝毫的作用,当我们看到课堂如此的混乱,孩子们这么的调皮时,我们慌了、急了,没有办法的拿出最原始也是最简单的方法—打、骂。就像院长那样“犯错、惩罚”。这样的方式其实很简单、很省心,也会有短暂的成效,孩子们打过后会很“安静”。也许我们就满足于这种管学生的方法,可久之,学生习惯了这种“打骂”,他不怕了,怎么办?只好下更重的手,骂更难听的话,让他们再“听话”一阵子......

不得不说“打骂式”教学很有吸引力,我们不需要动太多的脑筋,用武力就能管住我们的学生。可有一天你会发现,孩子们长大了,比你长得更高,比你更有力的时候,你还能管得住么?这还不是最可怕的,“打骂式”教学很省心,却与我们的教育背道而驰,它让学生明白了“我很怕这个老师,因为他会打我。长大以后,我要让别人听我的话,就要用这种最简单的方法—动手。”这不是教育,而是在摧毁。

教育能做到的是让孩子们“口服心服”,是“亲其师,信其道”,是用智慧的方法让孩子们在快乐中成长。在成长的过程中,孩子们都会犯错,而我们怎么来纠正呢?体罚?让孩子们在身体甚至精神上收到折磨,也许会长记性,不敢犯错了,但他们不会意识到自己是错了,只是怕了。马修老师就采用了另一种纠正方法:教育。他让孩子们自己意识到错误,并去承担因为过错而造成的后果,这才能真正让孩子从心里明白:我这样做是不对的,我以后不会这样了......

教育是充满智慧的,教育也是更费力、更费心的,这要求我们更多地去观察学生、去思考教育的真谛,去广泛的学习优良的教育方法,让我们的教育方式变得更灵活、更有效。让我们用力、用心、用情的为每一个孩子的将来负责。

相信不久的我们都能从“教书”转而“育人”。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最近的大脑,可谓三观尽碎。 首先,在得到听书尝试采用“但行好事,莫问前程”的听书模式,即不选书的随意播放。以致在古...
    _德成阅读 194评论 1 5
  • 今天在喜马拉雅电台听了宋兴宋老的《各家学说之中医教育评价问题》,真的是针砭时弊,入木三分,作为一个中医学者,国家培...
    江嫚青阅读 347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