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甜白釉:只恐风吹去,还愁日炙消
《明史》中评价明成祖朱棣:“雄武之略,同符高祖。六师屡出,漠北尘清。至其季年,威德遐被,四方宾服,受朝命入贡者殆三十国。幅陨之广,远迈汉唐。成功骏烈,卓乎盛矣”。
明永乐 甜白釉僧帽壶、大盘
(大维德中国艺术基金会馆藏)
明成祖朱棣在位二十二年,其间政局稳定,经济空前发展。手工业、农业、商业等城市经济蒸蒸日上,大大推动了制瓷工业的发展进步,使其在继承元瓷技艺的基础之上,又不断有所表现创新。如果你也有藏品想要出手,199想要找正规渠道,征收藏品,秋季拍卖 可送一线拍卖:5600 致力民间藏品出手渠道建设6023,选中藏品保送各大拍卖 睿嘉 保利 翰海 嘉德 匡时等,无流拍费,无鉴定费!!我相信上面的数字大家都看得懂,可添加可拨打!国力的强大往往带来外向发展,即发展对外贸易,在外交政策上,永乐大帝懂得用以厚往薄来的手段与周边国家建立睦邻友好关系,扮演在政治上万国臣服的独尊角色。
当时的明朝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个方面均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因此出现了海外百国,争相来朝的盛状。前来朝贡不外乎几个原由:一是依傍臣服于明朝,希望得到永乐大帝的庇护承认、封赐与支持的国家或地区贡使;一是仰慕中国文化,想亲眼目睹中国风采的各国君主贵族;再就是以贡使身份来华贸易的商人。
明永乐 甜白釉碗
(大维德中国艺术基金会馆藏)
据《明实录·太宗实录》载:“(永乐四年十月丁未条)回回结牙思 (《明史》卷6‘成祖二’记为‘曲’)进玉枕(当为字形相近的‘椀’字之误。《明史》卷6‘成祖二’记为‘碗’),上不受,命礼部赐钞遣归。谓尚书郑赐曰:‘朕朝夕所用中国磁器,洁素莹然,甚适于心,不必此也,况此物今府库亦有之,但朕自不用。虏贪而谲,朕受之,必应厚赉之,将有奇异与此者继踵而至矣!何益国事哉?’”这则史料记载正是明朝永乐大帝掌政年间,西域少数民族为了得到皇帝的庇佑恩赐,每年都派遣使节结牙思向永乐皇帝进献稀世珍宝。
明永乐 甜白釉梅瓶
(天津博物馆馆藏)
这一次,结牙思又一次前来进贡,向皇帝献上的是一只奇珍玉碗。他胸有成竹地以为皇帝会为此龙颜大悦,却万万没想到竟被皇帝退了回去。结牙思忐忑难安,细想难不成自己一时疏忽礼数不周?不然为何这等宝贝竟不被皇帝御留呢?之后一连几天,结牙思终于向皇帝身边的太监请教出了缘由——原来皇帝专注于欣赏自家产的瓷器,自然对进献的玉碗不为所动。这则史料相当重要,它说明永乐皇帝平时喜欢使用“洁素莹然”的国产瓷器,而能称得上“洁素莹然者”,唯有当时景德镇御器厂大量烧造的甜白釉瓷器。可谓是这甜白釉瓷器,似玉非玉而更胜玉,何羡于而等玉碗?
明永乐 甜白釉高足碗
(大维德中国艺术基金会馆藏)
这种能让一代能征善战、雄才武略的永乐大帝钟情的甜白釉瓷器,是明代皇家御用瓷器,不必多说也自是古代瓷器当中的珍品。回看中国古代的各种色釉瓷器,是利用铁、铜、钴等金属氧化物用作呈色剂。由于一般瓷土和釉料中或多或少带有氧化铁,在还原条件下必然呈色发青,也因此青釉是我国古代最为普通的釉色。而白瓷的制作,并不是在釉料中加入白色呈色剂,而是选择含铁量极少的胎土,加工釉料,使含铁量持续降到最低。在洁白的瓷胎上,施以纯净的透明釉,就能烧制出白度相当高的瓷器来。
明初大量烧造甜白釉瓷器与宫廷把它作为祭祀用瓷有密切关系。永乐御窑甜白釉瓷器是当时皇宫中的主要用瓷,据1989年景德镇珠山明代御窑厂遗址发掘报告称,在永乐前期底层出土的瓷器中,甜白釉瓷器占98%。这也足以见得永乐大帝对这甜白釉瓷器是何等的称心如意。
明永乐 甜白釉僧帽壶
(故宫博物院馆藏)
为何永乐大帝会对这种白色器物爱不释手呢?明初风华受蒙元贵族“国俗尚白”遗风的影响,白色釉瓷器作为宫廷祭器的主要品种,在明代始终未间断过。又据明代学者王世贞著《名卿绩记》,书中曾有这样的记载:当时还是燕王的朱棣选择了向自己毛遂自荐的姚广孝,作为讲经说法的陪侍。姚广孝提出要相赠一顶白帽作为相陪之理,朱棣心头一震,“王”字加上一个“白”字就是“皇”字啊!素有野心的朱棣联手姚广孝,后来事实证明他的选择也丝毫没错。在姚广孝大力辅佐下朱棣真的登上了皇位。朱棣越发相信白色对于他有着重要意义,同时也将白色命为自己的幸运色。
明永乐 甜白釉执壶
(大维德中国艺术基金会馆藏)
由于高质量的白瓷是生产高质量彩瓷的先决条件,因此明代各朝都很重视白瓷的烧造,并形成各朝独具的特点。如永乐、宣德白釉“洁白恬静”、成化白釉“平静无杂”、万历白釉“透亮明快”等。但在所有的明代白瓷中,唯以永乐甜白釉受到的评价最高。
明代的甜白釉是中国白釉品种的佼佼者。甜白釉是指釉质洁白,温润似玉更胜玉,肥厚无脂而软糯,釉面光洁无杂质,简称“奶白”或“甜白”。之所以称为甜白,是靠近仔细观察实物可发现,永乐甜白釉的表面布满极细的孔眼,俗称“鬃眼”,并泛有不易察觉的橘皮纹。由于孔眼细小紧密,它们与釉层中的微小气泡使入射光线发生散射,从而产生一种特别的柔和感,仿佛眼见这种柔和就能感受到口中的甜润。
明永乐 甜白釉花口碗
(大维德中国艺术基金会馆藏)
永乐甜白釉器胎釉透光呈现肉红或粉红色,明清后朝仿永乐甜白釉器则显现青色。甜白器在器物足边和折角积釉处,常闪烁着灰青色的光泽,釉面偶然显现如同青、白、灰三色交织在一起的极淡的虾青色,甚为奇特。
永乐甜白釉瓷器的器形很是丰富,碗、盘、壶、杯、梅瓶等器形最为常见。胎体大致也可分为薄胎薄釉和厚胎厚釉两大类。薄胎薄釉胎体大多薄到半脱胎的程度,足以光照见影,提起映在灯光之下,手指旋纹都能隐约透见。在极薄的胎体上还能看到模印或锥拱的纹样,不得不赞叹当时能工巧匠的超能技艺。厚胎厚釉多为琢器,釉质凝厚肥腴, 似油似脂。
明永乐 甜白釉三系罐
(国家博物馆馆藏)
甜白瓷是在暗花刻纹的薄胎器面上,施以温润如玉的白釉然后烧制而成。这些模印或锥拱的纹样皆是线条流畅的暗刻花纹,有时须仔细审视或借光线透视,方可将这模糊纹样和款字识别出来。有学者将甜白釉形容为为“含沙射影”,这是一种相当模糊的感官效果,正是这种不清晰透彻的感觉也为我们带来一种妙不可言的体验。它似玉非玉而胜玉,再加上六七百年的时空穿梭,用“亦真亦幻”来形容甜白釉瓷器似乎更能表达那种朦胧又真实的感觉。
明永乐 甜白釉僧帽壶
(大维德中国艺术基金会馆藏)
永乐的脱胎器著称于世,带给人们不仅仅是视觉上的震撼,更多的赞叹工艺上的超群表现。它胎质薄如蛋壳,极为轻盈。清人诗中更是形容它为“只恐风吹去, 还愁日炙消。”胎体虽薄,但器形却完全规整,待成型后施釉,器内挂釉干涸,即刮除未挂釉的那面胎体,刮得几乎只剩一层釉,再在刮削面上施满釉。烧成后,好似抽去胎骨,薄如两层烧结在一起的釉面,莹澈透亮,故曰“脱胎”。
没有青花蓝白相映的素雅,无需各色彩料的光鲜艳丽,更不似皇家色系的缤纷贵气,甜白釉器独其一身, 仅凭入水纯净一色,竟也丝毫不输“浓妆艳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