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兄弟》后百感交集,投入到情节中的我看到了故事情节,主人公的种种,但缺乏高度。如当初读《穆葬》般只看到了两条爱情主线却缺乏进一步的思考。面对余华这部拉伯雷式的鸿篇巨作,我成长了些许,矛盾了些许,思考了些许……
从来没有一部小说让我有读到中途想要停一停的想法。然而,一本《兄弟》打破了以往对小说“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的习惯。初时,只知它比《活着》更加荒诞不经,却不知《活着》予人的悲伤沿福贵的身边人展开,尽管悲伤但易于接受,因为主人公的灵魂尚在,不似《兄弟》予人以骨子里的难受,福贵的向好与命运的捉弄贯穿于整本书,他的遭遇令人动容。上网观看了该电影,结局相对大团圆式,但这样一来,反而缺少了书中的余味。然,《兄弟》一书,上部主序文革,在精神狂热、本能压抑和命运惨烈的年代演义了兄弟亲情爱情:宋凡平作为一条汉子,高大威猛,言出必行,于教育孩子自有一套体系,爱妻护妻,举手投足间尽显人性的美德;李兰于宋凡平逝世后七年不洗头表忠贞,然在走到生命尽头之时为干净的见阴间爱人特地梳洗一番,满头白发竟连儿子也没认出自己,着实震撼;宋凡平的儿子宋钢与李兰的儿子李光头因父母二人结为兄弟,一起被扫堂腿扫,一起用板车运父母的尸体,一起吃着夹生饭与大白兔,形影不离,难得难得。下部围绕兄弟俩起伏与林红的感情纠葛展开叙述,在伦理颠覆,浮躁纵欲,众生万象的年代,躁动不安的情感,沉重压抑斩不断的亲情,畸形发展的兄弟情淋漓尽致的展现了生命的悲欢与不幸。
与此同时,正在看《火影》 的我,对于观看接连与否取决于手机电量与眼睛劳累程度,不像《兄弟》来自于内心的退缩与不忍:不愿看到林红与李光头的背叛,不愿看到李钢承受肉体与精神上的折磨,更不愿看到彼此亲近的兄弟两人分道扬镳。
不清楚又是什么促使我读完了下部,或许是鬼才余华对于情节的掌控与把握吧!阅读时悲喜交加,忐忑不安,时而放声大笑,弟弟都不知道我在抽什么疯;时而默默流泪,一句“宋钢是我的兄弟,就是天翻地覆慨而慷了,宋钢还是我的兄弟” 感动了我许久;时而大声咒骂,仿佛我不是读者,而是主人公一枚。
于上部的记忆莫过于令人震撼的开头了,以倒序的手法描写十几岁的李光头偷看林红屁股被赵诗人活捉,此时李光头的发达路线已被埋下伏笔,靠林红屁股的秘密吃了五十六碗三鲜面。而后管理十四个残瞎聋瘸晋升李厂长,追求林红不得,反与兄弟分家,投资失利 ,在静坐示威时柳暗花明搞起了垃圾事业并一发不可收拾。一首《爹亲娘亲不如毛主席亲》 唱懵了我,突然意识到,李光头不仅仅是流氓无赖形象,他还懂得感恩。渐渐富裕后仍穿着破烂装,所谓“远学春秋时期越王勾践卧薪尝胆,近学文革时期贫下中农忆苦思甜”,我似乎觉得李光头沿着改革开放全民经商的洪流向前发展着。然而,转折在三分之二出现了,大张旗鼓整改刘镇,凭一纸结扎证明打发三十多个想要以有后诉讼为要挟攀上富豪的女人,大搞处美人大赛,西装革履笑脸相迎地陪着领导评委客户。得知宋钢出远门做生意,一句“宋钢,对不起啦”与林红间接导致了宋钢的卧轨而死。最终浑浑噩噩生活,直至决定带着宋钢的骨灰去太空。
宋钢作为一个温文儒雅的人,懦弱、愚钝而忠诚 ,对待刘作家对自己小说点评的不妥之处竟不如李光头看得透彻,因兄弟爱林红,自己要照顾弟弟不敢正视心中的爱,听着李光头的毒计做着损人不利己的事儿,这如同愚孝是愚忠,后自杀未遂,与李光头一刀两断,追求爱情。二十年的夫妻生活他觉得比别人二十生都值,为了给林红一个更好的未来,自己做什么都愿意,哪怕丰胸卖保健品,尽管林红身体上背叛了自己,但他一生爱过的人只有林红。对待兄弟,“就是生离死别了,我们还是兄弟”。
带着惊奇感受着神奇尖锐、壮丽肮脏的整部作品,在难以名状的残酷面前深深的悲哀,在怪诞离奇的幽默面前捧腹大笑。在这个带着苦涩的快乐结局面前,我再次陷入了深深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