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遇到有人问我一个问题——“地产营销人的价值是什么?”
我思索后回答“顺市增值,逆市御寒”。
2017年,和我刚入行时的市场很像,那已是十年前,也曾是我以为不复再来的行情,半版报纸广告来电上百组,开盘前凌晨售楼部排长龙,买不到房下跪讨房,但市场的残酷也在那段时间让我见识,2007年10月首开清盘后,原以为二批次加推必是量价齐升的态势,工程部卯足劲在2008年1月达到预售条件,却一下子掉进了冰窟窿,客户瞬间都消失了,那些不买房誓不休的人,调转方向的态度也一如既往的坚定。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今年和一位师兄在电话里聊市场,大家都在感慨现在的市场是我们从未见过,无数的人抱着全款等房,整座城市一房难求,不少人借着管控房源的条件与场外渠道鱼肉客户,各个项目几乎不用做推广,一个小道消息足以让售楼部人满为患。这似乎才是地产人的黄金时代。
我们也从心底畏惧这个市场,历年的市场波动数据摆在眼前,2014年的惨淡还历历在目,这股热潮来得迅猛,也许去得也会很快。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地产营销人在关心政策、市场、客户,在这样的行情下,这些操盘的关键似乎已不再重要,我曾在某公司的会议室听见某营销总的蓄客策略——先梳理全款客户,具备8、9成首付能力的客户放在二批次。不知那些只够3成首付的客户是否已不入此总的法眼。
我在逆市时是一个坚定的乐观主义,在顺市时是一个固执的悲观主义。作为一个从业十年以上的地产营销同行,给大家一些小小的建议:
1、市场不是亲爹亲妈,说翻脸就翻脸
对于市场必须要有清醒的认知,从政策导向到宏观经济,2018年都不具备复制2017年市场环境的条件,2017年是宏观调控出台最密集也最严厉的一年,这种政策打击力发挥影响和效能会有一段时间,但一定不会失效,2018年市场肯定会有明显变化,对于市场的变化,需要做好心态上的充分准备,骄傲的冠军被掀翻时也许底裤都不留给你,别被突变的环境所击倒,是最先要考虑的!
2、认准哪类客户才是你真正需要的
“房住不炒”的大前提下,那些抱着全款哭爹喊娘要买房的人,保守估计十有八九都是被这波行情吓出资产配置慌的有房阶层,他们的购房需求来自于“家庭资产缩水,被同事朋友的房价比下去”的恐慌,一旦这种恐慌情绪淡定下来,他们也就没有购房需求了,别以为刮起来的风要停下来很难,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一个个生动的故事,还有身边意见领袖的举措都足以改变这帮中产,一线城市的房价已在出现滞涨和下跌,部分炒房客已出现了断供的情况,城市里有些人在悄悄地卖房,二手房有价无市,这些点点滴滴都会最终汇聚成另外一股风潮。
所以,现在大家瞧不上的只够首付款的,甚至首付款都差一些的客群,将是这个市场最珍贵的客户资源,他们大部分才是买住房的那群人,经历2016—2017年以后,改善性需求已基本被掏空,刚需可能又会回到市场,重新考量客户的同时,产品也需要重新思考!
3、生疏的技艺需要重新磨练起来
地产营销在大部分项目都是最没有“技术含量”的,打打广告,做做活动,搞搞渠道,似乎就能把房卖出去,那也许是以前,当你面对寒冬时,失去一半甚至更多的来访量,到访转化率也直线下降时,需要做的事情似乎更多。
(1)吃透产品价值:寒冬的客户不会再那么傻白甜,他们会认真比较,缓慢决策,打动他们的核心还是会回到产品力,你的产品价值到底是什么——需要你认真回答!
(2)练好团队内功:接待礼仪、说辞、SP动作,这些基本功估计已经荒废许久了,是时候捡起来了,浮躁的团队容易被一击击溃,打造沉着冷静专业团结的团队——你该怎么做?
(3)推广不是摆设:推广是解决信息通达性的问题,市场好时不需要推广,市场差时没有费用推广,2017年有很多新媒体推广的好案例,也许你也曾经转发,为何不再看看,新媒体推广是趋势,但也是一条荆棘之路,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修行。
(4)渠道灵与不灵:我曾经以为解决了信息通达的问题,渠道就不攻自破,但现在的问题是信息太通达,客户的获取渠道被太多信息堵住,反而更需要渠道,渠道是什么?最根本的是人与人当面的交流,最能够屏蔽掉今日头条、王者荣耀、朋友圈,但渠道灵与不灵,关键还是在于如何搭配和使用。
2017年就快过去了,以上只是我在今天早上的一些小小想法,希望以此与大家共勉,共同迎接和应对未知的201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