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的秋天不像北方的秋天,常常是不随节令循序变化的,有时一夜凉风起,气温骤降,清晨醒来已经宣告进入另一个季节了。很多初到南方的朋友由于不了解这边的气候规律,不能及时添置衣物。更有甚者,在更靠南边的地形主要以丘陵和平地为主的沿海地区,气候变化更是悬殊凌厉。昼夜之间,天壤之别,常常叫人猝不及防。尽管如此,真正入秋以后,气候还是平缓温和的。
除了白天渐短黑夜渐长,晴天里阳光依旧热烈,树木也依旧保持浓郁繁茂,只是敛藏了生机,不在抽出新芽,不像北方那般叶黄飘零,多出几分肃杀和萧索。若是只看照片,是极难分辨出这南国之秋的。不过毕竟是入秋了,空气里已经褪去了炎夏的燥热,变得清凉爽神,仿佛薄荷的气息。
这正当是登高远足,亲近自然的最佳时节。若非俗务缠身,我情愿背起遗放在房间角落许久的背包,跨上山地车,一路前行,不问方向,不问目的,归属山川自然。前年十月,因生意上的事出差海南,这个充满亚热带风情的海岛完全没有一丝秋天的清寂,阳光热烈,暖风吹拂。海滩上的热闹一刻也没有休止过,休闲吧里的中年人,清一色拖鞋短裤背心,老爸茶还冒着香气…办完海南的事情又直接北上去了遵义和贵阳,那又是另外一个世界,尽管才是10月初,这边的人们外套都穿上了,若再往北,怕有些地方已经穿秋裤了吧。好在提前带了一件厚长袖衬衫。这里的冷不是寒冷,是清冷,带有冰凉的感觉,但不是冰冻。这种秋日的气候也许和贵州多山的喀斯特地貌有关。这一路的火车大部分时间都在穿隧道过桥梁,沿路的村寨很多都是傍山而居,缭绕婉延的山路,没有开头,也没有终止。真正印证了坊间的一个说法,没去过贵州,不知道什么叫山多。
后来还想去好多地方看看,只是实在抽不出时间了,更多的是心里装着工作的事,哪里能尽兴随意。如果回到千百年前,像古人一样能有闲情寄托山水,说不定也能写出几句"自古逢秋悲寂寥"、"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千古佳句,可惜现在大多时候只能通过诗句去感受那样的意境了。
小的时候读书学到古诗,不明白为什么古人写的关于秋天的诗句,总是大发特发感慨。只能似懂非懂地聆听老师讲述作者的故事和感情,有科举落榜的,有被贬流放的,也有追忆故人的等等,然后不明所以摇头晃脑的跟着背诵起来。直到年岁渐长,体验了人生百态之后才悟出一二,原来孩提时边嘻闹边朗读的古句里表达的情感,竟然在千百年后在自己身上也会有所感慨。这就是"初识不知曲中意,再听已是曲中人"吗?
仿佛千百年来,人的情感并没有什么变化,我们一样走着和前人相似的人生轨迹,相似的经历,相似的情感,还有一样的人生感悟,恒古不变。只不过我们的生活使用的工具更先进了而已。
但既然来到这个世界就是为了感受世界和体验人生的,何不让它更丰富,更有趣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