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1984》后感
最近这几场大雨让西安这座火炉城市暂时熄了火,比如今天的最高温度才21°,站在外面你很难想象同一片天空下这片地区几天前的温度曾经高达41°,地表温度更是烫的让你不敢触碰到室外的任何金属物件,走在外面的人就像是在一座玻璃房子里被蒸烤,无处藏身。幸亏天降大雨,大家不用躲在空调房间里了,可以放心大胆的在路边吃饭撸串,可以出去散步遛弯逛公园。
对于天气我倒是没有太在意,看到下这么大的雨,就会比较担心丈母娘家的葡萄会不会被大雨给毁了,连续的大雨对于成熟期的葡萄伤害是巨大的,首先葡萄因为得不到充分的光合作用甜度就会下降,积水又会加大葡萄的烂果率等等。但是对于其他庄稼,连续的下雨那是求之不得的,干枯的禾苗饥渴的土地早已裂开大嘴等着大雨的浇灌,老天降临一样东西有些人是开心的,因为他们获得了收益,有些人是郁闷的,因为他们受到了损害。
之前朋友提到过一本书:乔治.奥威尔的《1984》,朋友神神秘秘的说这本书非常值得一看,但是看完会让你恐惧会让你对所有事物都怀疑起来。我一听以为是盗墓笔记之类的恐怖小说,就立即摆手说我最不喜欢这些东西了,没营养,浪费时间。朋友惊诧于我居然没听过这本书,他瞪圆了眼睛说:不会吧?你居然没听过这本书!《1984》非常有名气的,是反极权主义的经典作品啊,你居然听都没听过!!朋友露出了难以掩饰的鄙夷的神色。突然我也感觉很惭愧,好像不知道这本书不看这本书真的是一件很丢人的事情。
今天我终于看完了这本传世名作,比我想象的短很多,整个故事不复杂,小说中,作者刻画了一个令人恐怖窒息的梦魇世界。在假想的未来,大洋国在“英格兰社会主义”的统治下,个人的爱情、自由、思想、尊严、人格完全被无视扼杀,个体的一切自由被剥削,不允许任何人拥有独立思想和人格尊严,他们需要的是把所有人变成盲从的奴隶。而所有的权利集中在“领袖”之手,且任何的法律、制度、政策及个人意志等都不能对“领袖”产生任何影响,“领袖”拥有绝对的权威,永远不会犯错。小说中这个“领袖”就是神一般存在的“老大哥”。整个社会也根据与党的关系被分为核心党员、外围党员和无产者(群众)三个阶层。核心党员外人几乎很难接触到,他们享用了社会生产的大部分成果,拥有豪华住宅、有众多为他服务的仆从,有外围党员和无产者没有见过的精美器皿和华丽的服饰以及丰富营养的食物,而外围党员就是为了维持“英社”统治的工具,他们生活在秘密警察的各种监视之下,他们不能有独立思维、不能有男女爱情、不能有不满情绪,他们要控制自己的言行和表情,因为他们的四周都有专门洗脑、监听和监视他们的“电幕”,即使是回到家,家里也有电幕,自己的小孩子也都被培养成了“思想警察”专门监督父母的言行,有人因为说梦话骂政府而被女儿举报被逮捕杀害,还有人因为在家里偷偷抱怨食物的短缺被妻子举报进而被逮捕杀害,此等例子举不胜举非常之多。而无产者,他们是不管的,对于无产者政府只是给他们制造出来大量的色情一类的文学来娱乐他们,还有给他们设置了彩票,给他们一夜暴富的梦想,为了防止他们精力过于旺盛,给他们分配的食物永远是极为短缺的,同时虚构了内外仇敌,每周都有仇恨日或者仇恨周,让外围党员和无产者把多余的精力发泄到所谓的敌人身上,为了给无产者造成战争的恐惧感,每隔一段时间政府会自己往无产者的生活区投射导弹,炸死一批无产者,然后给他们宣传说这是敌军或者人民内部的敌人投放的炸弹,让无产者更加恐惧只能依靠“英社”政府来保证他们的安全。核心党员对无产者只有两个要求:不断的生育繁衍后代,不断的生产劳动创造财富!!
政府机构分为四个部门:和平部负责军备和战争(战争的目的早已经不是侵略他国,而是恐吓本国加强英社的极权统治),友爱部负责维持秩序、对思想不纯洁的人进行镇压和严刑拷打,真理部负责洗脑宣传、洗脑文教和篡改历史,富裕部负责生产和分配。他们为了消灭历史让人民不再拥有比较的能力创造了“新话词典”,把之前的语言消灭掉,这样“英社”就能够重新创造了历史,比如他们在课本里说:飞机是“英社”发明创造的,比如他们说咖啡的味道就是树叶的味道,比如他们说2+2=5.等等等等。经过几代人的洗脑,就没有人能够记得历史,新人们就只知道2+2=5了。
朋友所言非虚,看完后我的脊背阴风阵阵冷的直打哆嗦,确实很恐怖,想起这样的社会让人不寒而栗。为了搞清楚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样的作品,我查阅了作者的简介,原来奥威尔曾经是一名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1936年奥威尔跟着成千上万个共产国际志愿者参加了由西班牙共产党领导的共和军,支援反佛朗哥的西班牙内战。几个月之后,因为喉部中弹而不得不回国休养。在这短暂的时间里,他看到了由共产国际领导的国际纵队内部的权力斗争和清洗。奥威尔所属的巴塞罗那马克思主义统一工人党被共产国际认定为托派组织,斯大林下令消灭马统工党,把政治警察特务、搜捕异端及清洗专家和军事指导员一起派至西班牙,在共和军中建立恐怖统治。奥威尔夫妇被视为“狂热的托派分子”,自然也在清洗和迫害之列。更为可怕的是,在共和军内部,受伤的马统工党党员仍然遭到逮捕,甚至连孩子和被截肢的人也不放过,包括奥威尔本人也在撤退到巴塞罗那之后还遭受到政治警察的追杀。权力与支配无所不在,不容存在任何个人意志的斯大林式极权主义让奥威尔深感失望。奥威尔曾在他的文章中提到“西班牙内战和一九三六年至一九三七年间发生的事件改变了态势,此后我就知道我的立场如何。一九三六年以来,我所写的每一行严肃作品都是直接或间接反对极权主义,支持我所理解的民主社会主义。《1984》这部书毫不掩饰的就是批判苏联斯大林时期的社会形态,所以该书在1950年出版后,苏联以及东欧国家一直将此书列为禁书。直至苏联解体后该书才得以在原苏联地区发行。
实际上我看完后除了脊背发凉以外觉得作者看问题有点片面了,斯大林时期的苏联,有些人至今还是很怀念的,因为他所清洗迫害的只是政治异见者,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无所谓,甚至普通老百姓更喜欢这样的体制,因为除了百姓不知道的核心党员之外的所有人生活都是一样的贫困,没有谁骄奢淫逸,没有流氓,没有黑社会,更没有保护伞。百姓目之所及的官员都很贫穷也很忙碌,甚至在有可能的情况下百姓可以打倒该官员。被清洗被迫害的必然痛恨这样的政治环境,就像是下雨一样,有人欢喜有人愁。同样的环境必然有不同的声音。就看政府想让谁欢喜了!
奥威尔的《1984》所描绘的环境,中国封建集权王朝的顶峰大明王朝和大清王朝都是类似的,甚至中国思想家在几千年前就在践行这一套驭民之术:愚民、弱民、疲民、贫民、辱民,东方国家无不精通此道,日本的德川家康就说过类似的言论:“让农民半死不活,是政治的秘诀。”国强民弱,这样的国家才更好治理!作者以西方人的思维描绘了这样的人间地狱,实际上,明清时期的老百姓过了几百年这样的日子。张宏杰在《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以及《饥饿的盛世:乾隆时代的得与失》中反复强调:中国农民是世界上被控制得最严密的一个群体。早在商鞅和孟子的时代,政治家们就已认定,只有让农民处于既不“转死沟壑”,又无“余粟”“余力”“余智”去“舍本而事末”,使他们世世代代“死徒无出乡”,才能保证天下太平。从极早开始,中国政治家们就发明了“户口制度”和“保甲制度”这双重控制体系,天涯海角内的每一个村庄、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都被毫无遗漏地织入帝国行政网络之内。在这个控制体系中,居民们一生下来就被登记注册,不许随便迁移,不许随便改变职业,并且相互监视,实行连坐。一家有罪,邻里遭殃。
这种控制,实际上比西欧那种庄园农奴制度对农奴的束缚要严密得多。
与此同时,历朝政府又坚持不懈地阻断民间社会自发组织的渠道,厉行打击民间的宗教组织和集会结社行为,使农民在政治上永远处于一盘散沙状态。比如元朝政府,禁止汉人划龙舟、赶集、夜间点灯。靠白莲教红巾军起家的朱元璋,登基后立刻取缔了白莲教。《大清律》则明确规定,百姓之间结拜兄弟是犯罪行为。
如此严密的社会控制,目的当然是为了“万世一系”,为了能够最大限度地剥夺农民们的财富以供养自己。中国政权对农民征课的各种租税,实际上总是远远超过官方字面上的“十五税一”“三十税一”之类的限额。从战国到明清,两千多年间,中国的农民,只有在农民起义后建立的新王朝初期三十年内,能够温饱之后略有所余。而其余大多数时期里,都处在为温饱而奋斗终生的处境中。中国农民的生活水平和欧洲农奴比起来要低很多。据学者推算,中国农民去掉赋税后,人均占有粮食通常低于六百四十斤。而在中世纪欧洲,一个农奴的年粮食消费量就达到一千零七十斤。而且,就连这低水平的生存,也多次被大的自然灾害和社会动乱所打断。
专制权力发展的规律只能是越来越贪婪。尤其是每当一个王朝进入它的中后期,庞大的官僚机器和官僚队伍总是要像肿瘤一般进入无法抑制的膨胀阶段。--张宏杰《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
西方史料中的农民起义少之又少,为什么?张宏杰说到如果西方的农民(农奴)想要反抗领主(农奴主)是有多种渠道可以反抗的,比如联合起来跟国王请愿,因为国王的王权比较脆弱需要依靠普通老百姓的力量来对抗农奴主和贵族,所以当内部矛盾发展到一定的阶段,被统治阶级有渠道进行诉求,不同利益的各方会坐到一个谈判桌上来协调各方的利益关系。
而中国的农民起义频发的原因是中国的老百姓除了生育和干活之外嘴巴是被取消掉的,是没有嘴巴的,并且都是被分割成一盘散沙的“沉默的大多数”,是社会中最容易受损害的群体。他们没有组织起来推举自己的代言人来与其他阶层博弈的可能,而“青天大老爷”在史书中出现的次数又太少。拦轿喊冤,进京上访,不但困难重重而且成功的几率实在太小。在忍无可忍之时,他们也会自发选择聚众示威甚至小规模暴乱等手段来进行抗争。然而,不幸的是,他们的抗争几乎从来没有成功过。这种自发组织起来的行为,触犯了历朝统治者的大忌,帝王们对这类行为从来都是严厉打击,绝不手软的。
在专制思维的禁锢下,政府面对百姓,永远是一副严厉的面孔,绝不认错,从不退让,永远保持着不断逼近的姿态。百姓面对官府,永远是一种恐惧、躲避和驯服的表情,只有不断退却、无限度忍让这一种选择。一方过于蛮横,缺乏约束;一方过于懦弱,缺乏自我保护能力。在这样一个没有自我纠错能力的社会里,当官进民退到逼近生存这一底线时,只剩下造反这一种可能了。——张宏杰《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
所以奥威尔的《1984》让中国人来看,就会觉得这不是很平常嘛?电幕的监视并没有监视普通老百姓,思想警察也并不监视无产者,他们监察监视的都是当官的,吃皇粮的,这跟明朝的锦衣卫,清朝的特务机关是一样的作用!!老百姓想要什么?全天下的老百姓最想要的就是公平,古人云不患寡而患不均,真切的反应了老百姓的真实需求。为什么现在很多人怀念毛时代,因为大家都是一样的。穷不可怕可怕的是只有你穷,只有你穷也还能忍,最可憎的是你不但穷还要受到富人的欺辱,受到富人的欺辱也可以忍,可是富人还嫌你的表情不够顺从,嫌你居然想要反抗!
最后以一首毛主席的沁园春.长沙结束!!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