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传承需要新时代青年
最近我们跟随总书记调研考察的脚步,仿佛看到了一部三星堆的发展史、古蜀文化的交流史呈现在我们面前。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从仓颉造字到孔子韦编三绝,从四大发明到唐诗宋词,从三星堆出土到只此敦煌,五千年文明的薪火相传,为华夏儿女留下了灿烂宝贵的文化财富。
中华文化具有突出的创新性,只有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才是一种有根基、有内涵、有生命力的创新,才能保持文化的个性、独立性与价值。近期,电影《长安三万里》上映后好评如潮,影片将48首唐诗贯穿其中,国漫与唐诗的结合,开启了古今穿越时空的对话。无论是之前的汉服热还是博物馆至今一票难求,都反映出公众对中华文化的热爱,这是一种非常好的现象,它背后是有诸多的好处的。
它提高了人们的文化素质和文化自信,文化素质是指人们对文化的认知理解能力和欣赏能力,是人们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大家开始慢慢脱离低级趣味,开始用传统文化充实自己生活的时候,文化当中的优势元素必然会潜移默化的滋养公众,从而进一步增强人们对文化的认同感和文化自豪感。
它也可以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当资本看到公众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以及较高的回报率时,便会将更多的投资涌入传统文化相关的产业,使其相关产业可以创造出更加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产业发展不仅可以促进经济的增长,还可以提高文化的影响力和国家的软实力。
它还可以促进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财富,是历史的积淀和文化的根基,正是诸如长安三万里这种优秀的文化作品出现,创造出更加丰富的多元化,具有时代性和创新性的文化形态,更加能适应当代人们的需求。
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也要讲好中国故事,我们应当在立足国内,广泛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辐射相关国家,比如通过各种形式的文化交流活动来努力推进中华文化在社会的影响传播力度,让世界各国人民了解中华文化,学习中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