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看影戏,不知礼义”影戏在中国文化史中有着极深远的意义。古代社会,影戏是百姓学习知识的重要媒介,在古代人们生活中承担了“传教化、知礼节”的作用。
中国影戏文化源远流长,纸影戏是皮影戏发展史中的重要根基,在皮影戏发展初期,由于其材料及工艺技术的局限性,最初都是以素纸雕镞而成。后因毛皮材料的兴起、工艺的进步羊皮逐渐代替了素纸,完成由纸影戏到皮影戏的转变。在多数人的认知中皮影戏占据主流,纸影并不知晓。但事实却并非如此,现今在湖南、福建、广东等地仍有纸偶表演的影戏存在。湖南韶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中就有纸影戏的表演。
湖南纸影戏以湘潭为典型代表,也是省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湘潭纸影戏留存有我国早期影戏“素纸雕簇”的特征,造型粗狂古拙,色彩鲜明,制作工艺独特,具有重要的民俗文化价值。湘潭的纸影戏历经朝代更迭,保留至今,称“影戏子”“影子戏”。
湘潭纸影是目前国内保留最原始、最完整的纸质纸糊纸影,它采用皮纸(亦称麻纸)制作,这种纸透明薄软,柔韧性强,运用民间剪纸的加工工艺镂空、刻锉、拼贴而成,之后多次刷上桐油,使之坚挺耐磨。
一人多角,简普的场地,一个竹架戏棚,一担戏箱便演绎出一场栩栩如生的大戏。湘潭纸影戏的艺人一专多能,或举纸偶兼唱,或伴奏兼唱,一般分“文场面”一人(操作二胡、唢呐等乐器),武场面一人(操作锣鼓等乐器),下手一人(帮衬作用),操作影人的“操杆”仅一人,一人完成一台戏。“一口叙说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这句诗文很生动形象地描述了影戏表演的特色,它融合了文学、艺术、音乐、表演、戏曲等各个门类的综合艺术形式。湘潭纸影戏的唱腔以湘剧为主,只有唱“杂戏”采用一些花鼓戏曲调,对白幽默风趣,口语化很强。
以上所说这些都只是纸影戏的一些概况,想要真正的深入了解,可以前往韶山非遗博览园与传承人当面学习体验。其中还有非常多有趣的东西等待着去发现,去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内涵,神秘而又充满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