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不断成长不断进步,有两类知识是需要习得的,一类是技能类的,一类是意识观念心态类的,我暂把它简称为“软技能”。技能和软技能的关系有点类似于人类社会中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技能类的知识可以帮人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完成某项工作某项任务”,和软技能解决的是“用什么心态完成”。在中国的教育体系下,我们从小到大接受的更多的是技能类的教育,比如语数外的知识都是教你怎么解题怎么应对考试,而软技能的会常常被忽略,这当中的原因一是觉得软技能的知识比较容易掌握,二是软技能的教育很难通用化(毕竟国内长期处于发展中阶段,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最需要的是掌握高技能类的人才)。
在我学生时代,我是体验过软技能的习得对我的帮助的:大大小小的考试中,我都对自己要求比较高,希望考的比别人好,越是对结果看重,心态越容易失衡,直到了本科的时候,我发现了一种技巧,仅仅需要在考前紧张或者焦虑时内心尝试对自己说这样的话,心态一下就能变得沉着,这句话就是“一定保证把会做的都做对,哪怕检查n遍,这样就能保证成绩达到20%,对于不会做的能蒙则蒙,能写多少是多少”,就这段话陪我走过了本科和研究生,最重要的研究生考试也顺利考入理想学校。软技能有时就这么简单,但其实比较难习得,每个人的个体差异,会使得软技能的教育无法通用化(我那句话可能拿到别人身上就不管用了)。
通过以上我的例子,我的体会是软技能的掌握、练就最终达到“条件反射”也是需要不断复习的,这是我们经常容易忽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