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鲁迅先生曾有一本名为《朝花夕拾》的散文集,里面记录了很多儿时的记忆,包括少年闰土、百草园什么的内容。十年前我曾经去过一次绍兴游玩,并亲自参观了鲁迅先生的故居,仔仔细细看过了,品味和猜想鲁迅先生当时写这本散文集的心思。
这些天,我一直有一种写作的冲动,并也写了一些内容。为什么呢?可能是因为年纪大了,特别怀旧,很多年轻时经历过的事情非常担心忘记。万一哪一天真的忘记了想不起来怎么办?这个问题还真的挺现实。我现在明白为什么很多名人都要在老年时去写一些回忆录,或者自传什么的,将自己的一生进行个记录和总结。每个人的一生就像一颗流星在广袤的星空划过,即使再璀璨,那也是稍纵即逝的一瞬间。如果不记录,真的就无声无息的消失了。鲁迅先生当时可能就是这个动机,希望能把童年最美好的东西记录并呈现给读者。我现在也是这样一种心态,我只是个普通人,也没有什么特别出众的文采,只是想记录一些所思所想,希望能够在年老的时候帮助我回忆。
我记得在初中的时候,自己曾经有过写日记的习惯。说实话,那个时候的我存粹是为了练练文笔,写了些没有什么具体内容的东西,但至少也有两大个笔记本。后来经过几次搬家,这些古董都不知到哪里去了,真是可惜。席慕容诗中说:青春是本太仓促的书,我们含着泪,一读再读。想想自己,青春不仅仅是仓促、中年也是匆匆,马上要奔五了,再不记录,真的就是一个匆匆过客了。按照古人的讲法,人生五十知天命。看着孩子一天天长大,而自己一天天衰老,真的是需要记录一些珍贵的生活内容,哪怕是一些片段。有的时候,在睡梦中常常能梦到一些年少的人和事,就仿佛发生在昨天一样。梦醒时分,真的是很担心将这些最美好、珍贵的记忆丢失。
我不想等到年老走不动,写不动的时候再去记录,现在就开始吧。每周记录一点点,也许不要太多,一点点就可以。人生就像走路,行走的过程都是会留下脚印的,把每个脚印记录下来,不要等它们被尘封的时候再去回首,那时已经没有了。青春是一本书,而每个人更何尝不是一本书呢?每个人每天都在书写着属于自己的这本书,最终也都会写出不同的内容。我见过很多年老的人,在垂暮之年,想和他们聊聊人生,往往回答就是一句话:年纪大了,很多事记不起来了。想想真可惜,想读读你这本书,还没有读,书已经翻到最后一页了。我还清楚记得女儿生下来的时候,亲自给她做了一个泥塑的脚印。并想告诉她,你就是从这么小的样子一点点长大的。现在想想,真的很神奇。
惭愧之时,将此文送给快奔五的自己。快把每个脚印记录下来吧,岁月静安好、只恨不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