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点多走出家门,小区的夜在熟睡,红色拉杆箱滚过地板,也甭想吵醒它。
一身黑色出行的我,吸纳着夜的湿润,略感清凉,气温恰好,南国的冬总是来得慢一点。
拉杆箱一级一级地从上个台阶上跳下来,发出“嘣嘣嘣”的声响,和着高跟鞋,听上去挺是热闹。
如果镜头对着我脸部进行特写,情况就不太乐观。
早上5点10分闹钟响起时,我翻身跟你说要起床了,你脱口而出:“你这样不行的。”
我明白你的意思,天还黑成那样就要起来赶路,反人性。
被你这么一说,也蒙上了这种情绪,动作缓慢而拖沓。
慢慢地洗漱慢慢地收拾,然后叫车,发现滴滴最下面小字写着运营时间从6点开始。
滴滴界面一直在寻找车辆。
我已经离开家,来到路边,站在夜和晨之间,时间流逝,赶不上6点25分的火车。
这一班车,好像是故意错过的。
我拉起行李箱往回走,幻想你醒来发现我居然在家,会吓一跳。
可,到底是什么使我偏离计划?愧疚?疲惫?慵懒?
城市的灯,稀疏地黄着,路上有人吹了个口哨,电单车车夫已经寻觅着赶早的鸟儿。
走了十来米,我停了下来。继续叫车,留意早起的的士,刷下一班动车。
没有焦虑,只有全心的低落,摸不着自己在干什么,好像走向哪都遇不到光。
没有人接单,的士来过几辆,开价是快车的两倍。价格倒不是我拒绝的第一原因,我厌极这样的早晨被他人所控,大不了不过去呗。知道什么样的结果能接受,仿佛拥有了选择的权利。其实心里还是期待着有一辆带自己准时出发的车。
回想自己的目标是去广州上课,居然如此,愿意承担的成本是什么?短时间想明白这个,接下来就好办了。
很多人见过我火热的一面,同时我属于那种能在人群里瞬间冷却下来的人。
忙碌焦虑并没有让我丧失感知自己的能力,我和善地问自己打退堂鼓的真实原因。
学习没有目标,只能称为追风。这次去复训DISC,对自己是有要求的,希望自己像个新生一样,扎扎实实地学好基础。DISC的课程与其他课程不一样,它在课程前的7天就开始了。每晚一讲,用微课的方式。按道理来说,每天抽出1个小时学习也就好了,可是我没有去做。基础课没听,感觉对不起自己也对不起课程和老师。既然不好,不如不去。这是我的逻辑。
晚上华南区教练团第一次线下聚会,要提前从课堂上出来赶去东莞。因为要和侠女一起学习一起睡,聚会结束继续赶回广州。这些都算承诺,而承诺是必须用行动来说话的。
此外,还有个不容忽视的原因就是,你好不容易回来,我又外出两天,好像所有的念,只是口说而已。
多方的拉扯,难分高低。
最后没有放弃,源于另一个信念——有没有第三选择让自己往前一步。
比如,那些课程能否回听?还有没有时间可以回听?
有的。课程微信里,按惯例,会有人把录音发出来,包括PPT。路上需要2个半小时,1.5倍数的收听,能完成3到4节课,来不及的可以通过PPT留下印象。如此拆分后,接下来就是行动了。群里搜索“文件”,瞬间列队出现课程录音。还好没过期,逐一下载收藏,并且转到易录APP,开始收听。
比如,周日的课可否放弃,留家里陪你?
是的,课程可以后面继续学习,而陪你是当下最要紧的事情。
比如,侠女特意订好房间等我,而我却放她鸽子,把这个告诉她,是否得到理解?
事实是,后来告诉她”打不到车,已经重新赶了一班车,可以见她一面,晚上去聚会后直接回家,就不陪她了”后,她的回复是“不容易啊,好的哈。多陪陪警察是对哒。等会见啦”。因此坦诚得不得到理解是另一回事,而把真实想法如实告知是自己的事。
……
“到广州了吗?发地址我。”你的信息来了。
“还没到。”其实那个点,我刚上火车,我把决定告诉你:“我今晚回家,明天在家陪你们。”
“为什么?”你果然惊讶,“你回家我当然无比开心。那课程学习怎么办?”
“学习下次再说。”我平静地回复。
很开心,整个过程我没有像某日一样,把问题和困难丢给你,让你为难,而是自己去权衡和思索。
成长这个东西,只能在自己解决问题中拿到的。
很开心,你总是在等我自己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