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屹耳(原创文章) 图/Pixabay
像大多数的毕业生一样,从大学实习的第一个月,拿到工资的那天一定很难忘,我也一样。
在大四的最后一个学期,学校安排自由实习,只要最后上交学校一份盖了章的实习证明就可以。我误打误撞进了一个初创型的网络传媒公司,接触了新媒体这个行业,当时由于抱着实习的心态,只想着先进入公司站稳脚跟。所以对于1800的实习工资也欣然接受!
现在想起来公司当时发工资真的简单、粗暴,直接给现金,可能由于公司人少吧,大家到15号的时候挨个排队去领导办公室领工资。当第一个月拿到1800的时候,晚上我回到出租屋,把它摊开在床上,盯了好久,拿出1000元准备奉献给房东,剩下的几张钞票显得特别可怜,生活费也差不多够了,毕竟谁毕业了都不想也不能给家里伸手要钱。
那时,公司规定的实习期是三个月,三个月之后涨到2500。初入职场,认真工作,第二个月的时候拿到了2000元(跟我一同入职的小姐姐依然是1800,但我当时并不知道,后来她跟我说,因为这件事她还难过了很久)。2000元,现在看来少得可怜,但对当时的自己来说那就是一笔“巨款”,想吃啥喝啥不就一句话的事儿吗?说实话,觉得凭自己能力赚钱的感觉真的太棒了。
实习了两个月,要回学校办理离校手续,就请了半个月的假。回到学校,全宿舍的人商量了下,觉得应该做一件事来纪念毕业,大家一拍即合,那就来场毕业旅行吧。所以,这趟旅行的钱也是从实习工资里拿的,钱花得特别踏实,人也玩得开心。
离开学校之后,我还是回到了那家公司继续上班,也顺利“转正”了。从那之后,我开始拿2500的工资,渐渐地手头也有了剩余的“闲钱”,认为自己终于可以尽尽孝心了。给爸妈买衣服、按摩器、足浴盆……,给自己贴了一个“好孩子”的标签。
现在想起来,当时自己什么都懂,但就是不懂投资自己。我不止一次说过,那份工作我的闲暇时间很充裕,但我没有利用好,当然,以那点工资我也不可能买名牌衣服和昂贵的化妆品,闲暇时间也都浪费了。
工作一年之后,懂得、看得东西也越来越多,我看见公司的设计玩Ps很有意思,就开始琢磨,既然感兴趣说明自己就还有救,我利用业余时间看了很多的免费课程,学是学了一点,但不系统,后期我在网易云课堂买了专门的实操课,陆陆续续看完了,也确实学到了很多东西。当然这个技能在工作上确实帮了我很多,后来我换了公司,这个技能最实用,几乎每天都能用到,很感谢当时的自己,这也许是毕业后我做的最正确的一件事吧。
后来也在专业技能上提升过自己,没有特别明显的效果,但也小有成效。这些事,也让我懂得了一个道理,毕业并不是终点,进入职场才是人生真正的开始,8小时之外的时间才是拉开人与人差距最可怕的地方。
前几天,我在小红书上看到韩雪的一个视频,她分享了自己学英语的历程,就是利用拍戏间隙去学习,在笔记本上写写画画,每天要花2-4个小时。她说,一开始别人以为你在装,不知道你在学习,但当你天天如此的时候,大家就会认为你真的在学习,利用很多场合去和别人用英语交流,一开始很难,但越往后就越简单,厚积薄发,就是这个道理。
如果不在学英语这件事上投资,她后来十五分钟的TEDx英文演讲视频《积极的悲观主义者》也不会在网上掀起热潮,想开口与别人沟通的时候,“不懂不会”依然会成为自己最大的痛点。
去年,有人对我说,我发现你不管赚的多或者赚的少都从来不攀比,赚的少就不说了,工资涨了也没见你和别的女孩去攀比名牌包包和名牌衣服。我当时特别纳闷,我为什么要在物质上和别人攀比?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有能力拥有什么比攀比要重要很多,名牌固然人人都想拥有,但很多东西是无法用名牌堆砌起来的。投资自己也并不等于名牌的堆砌。
就像身边的朋友,在去年生日的时候,第一次给自己买了名牌包,今年七夕的时候,我购入了一支心心念念的大牌口红,这种取悦自己的方式我觉得没有什么不值得,只要自己觉得合理就可以。
最近我看了Jenny乔的一篇文章《不要在该投资自己的年纪,光想着省钱》,里面提到:如果女人在二十几岁需要投资自己的时候,只想着省钱,那是件挺可怕的事。省再多的钱都比不上一个人赚钱的能力,而对于这种能力的培养,20多岁正是黄金阶段,等你遇到中年危机了,才明白省的那点钱不足以给你安全感。
正如作者所说,投资自己不仅是为了增加生活的幸福感,更是为了让自己以后的人生每一步都走得坚定沉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