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将“坚持自我革命”列为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之一,并指出:“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自我革命精神是党永葆青春活力的强大支撑。”,“惟以改过为能,不以无过为贵”,对于一个人来说,敢于正视自身的问题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对于一个政党来说也是如此。中国共产党正是这样一个具有强烈问题导向和忧患意识的政党,始终做到居安思危,不回避问题,勇于向自身的顽瘴痼疾开刀。
而在近日,中央办公厅印发了新修订的《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这代表着作为百年大党的中国共产党对于保持自身活力的思量,正所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这是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制度成果。长期以来,干部“能上不能下”已经成为政治生态中一种顽疾,认为升迁提拔光荣,降职就是耻辱,导致一些干部带病提拔、异地任职现象屡见不鲜。建立干部“能上能下”的常态机制,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政治生态,有利于从严管理干部,有力与提升干部人才队伍活力。
建立干部“能上能下”常态机制,首当其冲的便是要营造干部“能上能下”的舆论氛围。要破除官本位思想,从根本上解决“升迁光荣、降职可耻”的思想顽疾,在全社会鲜明“能者上、庸者下”的用人导向,让那些满足于当太平官、不作为、乱作为的干部没有用武之地,让那些真正干事创业的干部有更大的施展才华的空间和舞台。其次需要建立科学的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科学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有利于选拔出真正干事创业、勇于担当、敢于作为的干部,对建立良好的政治生态、健康的政治环境大有裨益。对领导干部的考核评价,要以群众满意为主,考核评价要贯穿任职的始终,探索建立领导干部个人科学考核评价体系,使考核评价长效化、制度化、规范化,通过考核评价来促进干部提高自身素质,打造一支高素质的领导干部队伍。再则是建立干部“能上能下”的常态机制。干部能上能下,既是对干部的自我激励,也是促使领导干部做好本职工作的一种强大动力。对那些不能胜任工作岗位的领导干部要即使调整,让那些能干事、想干事、干成事的干部在这种机制中脱颖而出,真正做到让“有为者有位”。同时,对“下”的干部,不能搞歧视,要做好其他工作安排和待遇保障。
建立干部“能上能下”常态机制,非一日之功,需长时间的探索和努力。从从严治党、从严治吏的高度来讲,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人才队伍,是建成良好政治生态环境的关键,从更长远来说,关乎我党的兴衰成败和治国理政的实效。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人才队伍,就必须把干部“能上能下”作为一种常态机制来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