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灵魂找到他的另一半之前,他永远不可能得到安详,而这另一半永远是另一个自己。——荣格
爱情和婚姻是人类永恒的重要主题,它们不单出现在文学作品里,还在神话学、社会学、心理学、象征学等学科中占有一席之地。在坎贝尔的作品中,他对婚姻和爱情的看法值得品读。
外在形式下,婚姻的核心意义就像荣格所说,通过伴侣找到另一半的自己,在和另一个人的相处中达到心灵契合,获得更加圆满的生命体验。爱情的冲动和孩子并不是婚姻的核心目的,如果把这两者作为婚姻的全部,一定会对它失望。“自我”在婚姻中为了求得合二为一,必然会被牺牲,对于“自我”来说,婚姻是痛苦的体验。当下社会中的婚姻结构如此不稳,除了个体对婚姻的认知不足,社会更是有很大责任。而两个人的契合,则要考虑很多层面的匹配度。
婚姻与恋爱毫无关系
婚姻和恋爱不同,它们完全是不同的事。恋爱是追求享乐的一种关系,当关系变得不快乐时便结束如果结婚是为了永远恋爱下去,夫妻很快便会离婚,因为所有的恋曲都会以失望告终。
婚姻更是对自己的承诺,它的意义是两个灵魂合二为一,两个个体变成一个,婚姻伴侣实际上是另一半的你,而你和自己的另一半是一体的。婚姻代表对自己一生最主要的关怀,应该从中体验一种心灵上的契合。如果婚姻维持得够久,能渐渐认同婚姻本身、尤其是心灵上的结合,而不是认同自己个人幻想的话,人会意识到两个个体真的只是一个。坎贝尔认为婚姻在现代社会之所以如此脆弱,是人们没有正确看待婚姻,肉体上的结合而不是追求心灵合一,是造成认同错误的诱因。
婚姻的两个阶段
在坎贝尔的理解中,婚姻生活有两个完全不同的阶段。第一个阶段是“青春期婚姻”,是两性在互动中伴随着本能的美妙冲动而来的,主要为了生孩子繁衍后代。但孩子并不是婚姻主要目的,因为小孩会长大,会离开家庭,会离开原先为制造小孩而结合的男女。
“我很讶异地发现许多朋友在他们四五十岁时都分开了。他们婚姻生活中有孩子时都过得很好,但他们认为结合是通过与孩子的关系而来的,而不是经由彼此的关系。”
在婚姻第二阶段中,双方需要很艺术地体会到两个人其实是一体的经验,如果两人仍活在青春期婚姻中,关注那种美妙的本能冲动,婚姻便维持不下去。婚姻虽然关乎“自己”,但这个“自己”其实是两个人合二为一后的自己,结婚后你不再是单独一个人,而是在一种关系中认同自己。如果一个人曾为婚姻牺牲了什么,那不是为伴侣牺牲,而是为关系的结合而牺牲。婚姻不单只是谈恋爱,它是一种痛苦的体验,一种牺牲自我的痛苦体验,为的是维持两者合一的关系。
社会责任
家庭是组成社会的最小单位,它的构成在历史发展中不断演变,从一个大家族的模式进化成只有两个人的小家庭。我们可以预期,这种“父母+子女”的小家庭在未来也会被颠覆,因此婚姻的社会价值,并不是婚姻的意义。
婚姻主要是一种精神层面的学习,社会与婚姻的关系,应该是帮助个人意识到婚姻的这一层面而不是仅从形式上促使这一组织结构为社会发展服务。在婚姻上,不应该由个人来配合社会,相反,社会应该为个人提供这项服务。如果由个人来迎合社会,社会就会变成一个怪物,坎贝尔认为这也是目前威胁世界稳定的因素。
婚姻是幸福还是“苦难”
清教徒视婚姻为“教会中的小教会”,是爱与宽恕持续进行的胜利,但如果从“婚姻需要在精神层面进行学习”以及“自我在关系中的牺牲”角度来讲,婚姻恐怕不能说是一个天堂。“我想在现实世界中,‘苦难’才是婚姻的真正意义。也就是个人臣服于比自己更高超的事物。真正的婚姻生活或真正的恋情,应该是处在这样的关系中才对。即使现在也是如此。”
我们也可以从戒指这个结婚象征来理解婚姻。结婚戒指是圆的,它象征某个人只拥有一半,而另一个人拥有另一半,他们结合在一起,这个认知是从戒指完美的圆摆在一起开始的。个人生命融入两人生命,结婚戒指的意义在于两人同在一个圆中。此外,戒指还有另一层意义,即约束,你受到原则的约束,不能只依照自己的方式而活,你被贴上标签并受到制约。
人们当然可以认为这些看法过于古板、老旧、严肃和过时,但如果认为我们该抛弃这些观念,那为什么还要认真准备一场婚礼、在婚礼上郑重的念出誓词和交换戒指呢?我想举行婚礼的人该不会只是为了好玩、新潮和随性去搞一堆让自己疲惫的事情吧。
理想之爱和让生命丰满的婚姻
“我们必须认识到,即使是在凭媒妁之言的婚姻里,丈夫与妻子在家庭生活中也可以培养出爱的关系来。换言之,在这种经过安排的婚姻中,是有许多爱情存在的。家庭之爱是一种对生命的丰富之爱。但是你却无法从中获得另一部分的爱,那是由认同另一半灵魂而来的震慑眩迷之感。而这正是抒情诗人所要求的,也是我们今天理想的爱情。”
现代人不仅追求家庭之爱,也希望自己的灵魂在伴侣那里得到滋养,对另一半的要求其实是更高了。在占星学中,我们可以从一个人星图上的下降点看出对于另一半的特质的渴望,而合适的另一半对于我们来说,就像是两人面对面坐在一起,对待世界的认知在同一水平上并能互相补充,“你”和“我”加在一起,让“我”对世界的认识更加广阔。求同存异,看到更广阔的世界则要建立在两个人的灵性、悟性、三观处于同一程度,这方面若有差异,其实是很难补上的,它也必然导致两人关系出现问题。
把亲密关系和婚姻当儿戏的人很多,把它看成“像工作一样应该完成”的人也有很多,但更多的人则对它抱持高期望。婚姻是人生中对自己最重要的关怀,是生命成长中的关键一步,而不仅仅是与另一个人相处那么简单,“另一个人”是“另一个自己”,我们会随随便便对待自己吗?应该不会。
你停留在“青春期婚姻”中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