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5年前,我每周会去听一个专题讲座,讲授的老师德高望重,是我们认可的权威,可是有几次,我发现了老师的教案有错别字,有多音字的发音也有错误的,于是我很自信很骄傲的在每次讲座结束后,特意发信息给他指出,我本来觉得老师应该会感激我,可是事实好像是老师并不是很高兴,开始只是礼貌性的回复了一下谢谢,后面似乎都不愿意回复了。
放在现在,我是断不会去做这样的事情,一个精彩的讲座分享,一个错别字能影响到什么呢?发音的不标准也完全不影响我去理解他的想法。我的注意力放的完全有问题的。刻意的去表现自己反而显得自己很傻很做作的样子。最重要的是,我一直在用一个无知的自己去打击一个行业的权威的脸,我是有多笨呢?
我说这件事情是想表达一个意思:人的认知随着时间阅历的增长是会变的。最近我对一件事情又有了和以往完全不同的想法。
说之前我想先说说一个综艺节目,《奇葩大会》第一季,有个选手叫吴丹妮。她并没有激起多大的水花,但有趣的是导师们对她的态度。
吴丹妮上场后全程带笑,讲起自己的故事在笑,和导师互动也在笑。马东说从这种笑里,他总能看到一股苦劲。
这种笑没有任何节奏,没有开始和结束的间隙,像一个面具从头到尾挂在这女孩的脸上。
有女孩总认为笑起来就能展现乐观,就能展现自信。就如同我们常说爱笑的女孩运气都不会太差,但是我们太偏信执迷一些所谓的真理了。
“一个东西一直在,它就没有所谓的出现的机会了。所以笑容一直在你脸上,你的笑容就不会出现了。”蔡康永如是说。
其实我特别能理解这个这个女孩,她希望能通过自己的笑容向别人传达好感和善意,借此达到自己被他人喜欢和接受的”目的”。
可是她错了,笑容不是万金油,要知道笑与不笑的场合与频率,笑得太频繁,往往就是一种谄媚与讨好。谄媚与讨好时时挂在脸上,不自信的态度就时时流露。而不自信的气场会让你的位置显得很危险,你容易被忽略,被轻视,受不到尊重,在职场中你更是很难冲破职业的瓶颈,取得不错的发展。在婚姻和恋爱中,你往往因为不自信的气场受到伤害。
其实像吴丹妮这样女孩有很多,我也是其中一个,这是一种讨好型人格,心理学家Susan Newman指出,讨好者活在别人对他们的期待中,不停的追逐着别人对他们的认可,为此他们愿意去做任何事。他们总是将他人的需要摆在自己之前,即使对方的要求不合理,也会硬着头皮去满足。
她们通常会有以下特点:
可以敏感的察觉到别人的感受和需要。
就算牺牲自己的时间或是感到很疲惫,也要去照顾、帮助别人。
无法拒绝别人的请求。
不愿或不敢表达自己的负面情绪。
害怕自己会给别人添麻烦。
随波逐流、从众、不表达自己的想法。
蒋方舟曾经做过一个关于讨好型人格的演讲,她认为她这种性格形成的原因是,成长的环境里太多“成功人士”,她相信成功人士的成功总有一定道理,于是会去迎合他们。这点引起了我很大的共鸣。
这么多年的职场生涯中,我一直都在做一个讨好型的人,可是这样的性格不仅没有让我的事业成功,反而是羁绊我成长的绊脚石。所以现在我在刻意的改变自己,让自己更好的适应职场的规则,工作的更顺心。
当别人提出不合理请求时,讨好者通常感觉自己不得不答应。这真的是我内心最真切的感觉。但我现在 知道,拒绝是每个人的权利。甚至当你说不的时候,也不用费心思找借口,试着陈述自己“不想或不喜欢”这样做。
你自己的感受比别人的需求和感受更重要,这并不是自私。讨好别人而放弃自己的边界,别人也不会因此而喜欢和尊重你,所以把自己的感受和需求摆在首位,是很重要的。
讨好型的人不仅工作上受影响,生活也一样,讨好型的人更吸渣。
今年9月,你一定被上海第一美女沈丽君事件刷屏。
婚后,为了满足丈夫和婆婆的期待,她放弃事业,成为全职妈妈。可她的委曲求全换来的却是老公出轨,小三逼宫,她一次次退让,丈夫却变本加厉……最终,绝望的她选择了跳楼自杀。
沈丽君一定也是典型的讨好型人格,总是活在别人对她的期待中,我总是不停的追逐着别人对她的认可,总是像个卑微的奴才一样去满足别人的需求。
但就和大多数的“讨好者”一样,我们越是寻求别人的认可,越是讨好别人,就越是会被别人不当一回事,越是会被别人看不起,越是会觉得自己一文不值。
前段时间许多女性都被张雨绮的”社会我张姐,人狠话不多”的个性给圈粉,而其实大家都是被她的强大的自信气场给折服的,她不讨好任何人,真正的活出了很多人都无法活出的自我。
从政治上来说,这些都不是什么好事,但我们抬头看看实际情况,无论是女星还是身边女性,有这种魄力的实在不多。
做一个“讨好者”是对自己最大的伤害,也是对自我价值、对自己的生命最大的践踏。
最后一句话,送给你,也送给我自己。
“真正能够欣赏到你的人,永远欣赏的是你骄傲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