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发现自己写的读书笔记,自己的一些理解,有同学看到,提炼出来重点,说是有启发。我也很高兴。
今天继续学习第二章:学习如何学习——如何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1、学习的正确姿势——靠意志力的学习,都是耍流氓
喜欢——能做好——带来价值
一万个小时是成为顶级专家。普通人学一样东西20给小时就够了。
5种元认知技巧:
筹划:定计划,排资源
选择:筛选关键要素
联系:寻找新旧知识的联系
调整:分析并准备理解,吸收
追踪:应用,并明确局限性
用成就感代替挫败感
失败最终转化为成功,从错误中学习,本身就是人类大脑的基本运行机制。每一次犯错,都是在学习中进步,是成长的机会。
「自己的理解:可能一开始不怎么愿意看这本书,和自己的第一印象有关系。学习了这么多知识,遇到问题的时候,还是不能用上,感到惭愧。因为在成甲在《好好学习》里面说过,我们大部分人,总是习惯性防卫。是朋友强烈推荐看这本书,我打开看了前两章,发现并没有很让我惊喜的地方。比如这一章,我自己觉得想要明白为什么学习,李笑来比喻为升级计算机的操作系统,让我一下就明白了要学习,要成长是必须。可能内驱力就变得比较强。这一节可以总结为:知道了做什么才是正确的(这是方向),然后就去做。不断的说服或者哄骗自己大脑,想办法让他去工作。」
2、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为什么你有海量的信息,却解决不了现实问题
学习的三个方面:知识,能力,价值观
其中价值观的学习是整体心智模型和价值体系,也就是,对事物的判断。
价值观的学习也是道,虽然道,术,器。道在前面,然后,道是积累到一定阶段才能悟出来的。倘若没有术和器,即便知道了道,又有何用?
一个完整的知识体是结构化的,网状的,相互关联的。它包括:有知识结构,有知识内容,内容之间有联系。
当对一个领域不了解的时候,如何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
通过高质量的信息渠道,找一个已有的体系,而不是自己搭建。(津巴多的《心理学与生活》)
在建立知识架构的时候,什么是靠谱且高质量的信息源呢?专家,专家网站,经典书。
学习一段时间之后,需要不断修正和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问题向知识靠:遇到任何问题的时候,不要抛开过去的还是坐着苦想,而是回到你的知识体系,去查看哪个能帮你解决问题。多次之后,你就知道某类问题该用哪类知识解决了。
「自己的理解:价值观是道,我认同。不能只有道,也理解。建立知识体系的方法论很有用,有框架,有内容,还要彼此之间连接。一个新领域如何开始建立,专家,想到了高频小套路。我发现跟着会学习的人学习,比自己去找哪一个专家或者更重要。最好这个会学习的人,就是你身体能见到的活人,我们不得不承认,就是有人比你更会学习。现在其实这样的人很好找到,可以通过他们的文字来持续关注。还想到了,李笑来为什么不止一次的提起,永远不要找别人要书单,想了解一个领域,去找这个领取最牛的人的经典书籍,买来很多本,看就是了。」
小结:
这一节先看的时候有点浮躁和骄傲,不断看的过程中发现了自己的问题。
我学到了什么呢?
之前在新生大学听郑伊廷讲元学习课,当学了她的理论之后觉得她就是神人,高频小套路,打游戏的方式来学习,多给自己即使反馈。后来再去学习千古流传的认知课,发现他也是神人。后来再去看成甲的《好好学习》,后来再来看这本书,发现很多道理有点相通,不得不说,他们的确是很会学习的高手,我们通过他们的课或者是书,来学习他们是怎么认知和学习的。然后可以多问自己一个问题,他们为什么会知道这样总结和get到最关键的点呢?
我也只是问道这里而已,不过我可以试着来回答自己。
他们应该都有很强的求知欲,或叫做追求卓越。他们应该比我们早一点明白了输出和输入的关系,所以,从不吝啬分享和输出,他们都很会写。写是可以逼着自己多输入的。而良性循环是,输入越多可以连接起来的知识点就越多,能有自己的先悟明白的学习方法,是否应该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