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S系统内存划分图:
**1.栈区(stack)**
栈区(stack) 由编译器自动分配并释放,存放函数的参数值,局部变量等。栈是系统数据结构,计算机会在底层对栈提供支持:分配专门的寄存器存放栈的地址,压栈出栈都有专门的指令执行,这就决定了栈的效率比较高。且对应线程/进程是唯一的。优点是快速高效,缺点时有限制,数据不灵活。[先进后出]
栈空间分静态分配和动态分配两种。
**2.堆区(heap)**
堆区(heap) 由程序员分配和释放,如果程序员不释放,程序结束时,可能会由操作系统回 收 ,比如在ios 中 alloc 都是存放在堆中。优点是灵活方便,数据适应面广泛,但是效率有一定降低。虽然程序结束时所有的数据空间都会被释放回系统,但是精确的申请内存,释放内存匹配是良好程序的基本要素。[先进先出]
在堆区中内存只有动态分配,而没有静态分配。
**3.全局区(静态区) (static) **
全局区(静态区) (static) 全局变量和静态变量的存储是放在一起的,初始化的全局变量和静 态变量存放在一块区域,未初始化的全局变量和静态变量在相邻的另一块区域,程序结束后由系统释放。
**4.文字常量区**
文字常量区存放常量字符串,程序结束后由系统释放;
**5.代码区**
代码区存放函数的二进制代码,程序结束后由系统释放
堆与栈向系统很清内存后是如何响应的:
栈:存储每一个函数在执行的时候都会向操作系统索要资源,栈区就是函数运行时的内存,栈区中的变量由编译器负责分配和释放,内存随着函数的运行分配,随着函数的结束释放,由系统自动完成。注意:只要栈的剩余空间大于所申请空间,系统将为程序提供内存,否则将报异常提示栈溢出。
堆:堆区中有个记录空闲内存地址的链表,当系统收到程序的申请时,将会遍历该链表,寻找第 个空间 于所申请空间的堆 结点,然后将该结点从空闲结点链表中删除,并将该结点的空间分配给程序。由于找到的堆结点的 大小不一定正好等于申请的 ,系统会自动的将多余的那部分重新放置空闲链表中。
申请大小的限制是怎样的:
栈:栈是向低地址扩展的数据结构,是一块连续的内存的区域。是栈顶的地址和栈的最大容 是系统预先规定好的,栈的大小是2M(也有的说是1M,总之是一个编译时就确定的常数 ) ,如果申请的空间超过栈的剩余空间时,将提示overflow。因此,能从栈获得的空间较 。
堆:堆是向高地址扩展的数据结构,是不连续的内存区域。这是由于系统是用链表来存储的空闲内存地址的,自然是不连续的,链表的遍历方向是由低地址向低地址。堆的大小 受限于计算机系统中有效的虚拟内存。由此可见,堆获得的空间比较灵活,也比较大。
从生活中讲述堆与栈的区别:
使用栈就象我们去饭馆吃饭,只管点菜(发出申请)、付钱、和吃(使 ),吃饱就走,不必理会切菜、洗菜等准备工作和洗碗、刷锅等扫尾工作,他的好处是快捷,但是自由度低。
使用堆就象是自己动手做喜欢吃的菜肴, 比较麻烦,但是比较符合自己的口味, 且自由度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