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婴国》读后感
1,中国式好人,其实内心不是一个好人
”我为你付出了一切,所以你要爱我。
“大部分人都不想做一个坏人,所以为了让别人认为自己是一个好人形象,常常忽略自己内心真正的意愿。这种好是伪装出来的好,对别人越好,于是委屈自己。成为一个对别人有用的人,才能被别人爱。用自己的委屈来换取别人的爱,认同。太压抑自己的情绪与活力,最终演变成躯壳化的表现。
譬如,熟人找你帮忙,你是硬着头皮答应了,心里不愿意,但是不帮这个忙,又显的你特别不够意思。时间久了,你反而习惯了帮别人处理一些自己原本不想帮忙的事情,如此之后,你就忘了自己真正的意愿。习惯了为别人着想,会忘了为自己着想。
2,为什么中国式好人更容易生病?
因为要做好一个好人,就要压抑自己的需求,情绪,以满足别人的需要而行动。也为了做一个好人,TA不会对别人发脾气, 积累多了以后,没有向外发泄情绪的窗口,转而向内,攻击自己,表现为生闷气,胃痛等
不做中国式好人,那么你可以做什么人?
---------真实的人
察觉自己的真实的内心的感受,感受自己的感受,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
3,父母常说:一切都是为了你好
---实际上最容易忽略孩子的
在父母与孩子的关系中,父母常说“一切都是为了你好,一切为了孩子”,听上去,父母总是在为了孩子牺牲,奉献时间,精力,金钱。但是同时,又希望孩子孝顺,尊重,顺从父母的意见。如果不顺从, 就会说“没良心”,养了这些年白养了。在子女的婚姻中,插手阻拦,甚至,用生命威胁等等方式,其实这都不是为了孩子好,而是在虐待孩子。
在离婚大战中,那个怕离婚的,总会喜欢说“孩子不想离婚”,双方老人不想离婚,而不愿意承认是自己不想离婚。
4,大部分的情感模式的本质都是在找妈妈
男人找的是”新娘“,新的娘。贤妻良母,上得厅堂,下的厨房,都是形容,男人想找的是可以管理一切家庭日常生活的人,这个人就是妈妈。女人,同样如此。无论是萝莉找大叔,还是找个憨厚老实可靠的男人,都是想自己被照顾一切生活起居,情绪等。大叔,憨厚的男人,都是被阉割的,具有母性的男人,像妈妈一样。
为什么都要找妈妈?因为在婴儿时期,我们的到的母爱质量普遍不怎么样,导致我们内心都是一个匮乏的婴儿,渴望再有一次机会,找到好的母爱,以治疗生命最早期的伤痛。
5,”成为正常人“
每天听话,乖一点,不要闯祸,懂事,认真学习,上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上学,考大学,大学毕业工作,工作几年买房子,然后到了适婚年龄找个条件还不错的人结婚,生孩子,这是正常人的生活。
“不正常人”
离了婚的人,快三十还单身的人,选择丁克家族的人,放着公务员的工作不干,辞职的人等等
6,国人的婚姻,普遍缺爱,首先考虑的是安全感,用房子,车子来衡量,完全忽视内在的感受,是不是真的喜欢这个人?
7,中国的影视,寓言,妈妈是绝对的主角。《小蝌蚪找妈妈》,《世上只有妈妈好》,《妈妈再爱我一次》,孟母三迁,等这些,你只会看到母亲。而国内的肥皂剧,矛盾点是婆媳关系,请问公公去哪里了?
PS:写的比较少,需要思考的很多。晚安